接下来李望山便详细地向孟弃讲解了一遍合同细则,遇到孟弃不懂的地方会耐心地拆解,遇到孟弃存疑的地方,也会按照孟弃的想法增添补充协议,总之这是一次非常愉快且顺利的合作,所以前后不到一个小时,两个人就把合同给签完了,然后李望山亲自给孟弃挑选了两个得力干将,寄希望于他这番殷切的“投桃”作为能换来孟弃的一次“报李”后续。
不过李望山没明说自己的诉求,孟弃便也揣着明白装糊涂,笑了笑,没给许诺,并在心里嘀咕你想通过我开拓业务渠道的如意算盘可是打错了,不该找我的,应该去找孟凯泽。
后来双方约定好一周后京郊公园见,那里人流量大,且大都是些普通市民,和非富即贵的任家、江家、孟家搭不上茬,孟弃从那里和李望山的人汇合,更容易借由他们掩人耳目。
只需要再坚持一周,他就可以离开这里了,回去的路上孟弃情不自禁地哼唱了一首歌,是他非常喜欢的一首民谣。
也是五音不全的他唯一能从头到尾有曲有词地哼唱下来的歌曲。
出租车司机听得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在孟弃收音的时候主动问孟弃要这首歌的名字。
“是冉明的《苦楝》,前段时间特火的,您没听过吗?”孟弃问司机。
他并没夸大,真是特别火的一首歌,都火到他们那穷乡僻野的山村来了,达到了男女老少全民传唱的程度呢,可见有多火。
但大城市里的司机竟然不知道,孟弃表示不理解。
司机摇着头回答孟弃,“还真没听过,冉明是新出来的歌星吗?他这歌真好听,目测能火起来。”
连冉明都不知道,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原因无非就一个呗,这本小说的作者没把现实世界里的冉明同步到这本小说里来,很大概率上作者不是冉明的粉丝。
真可惜啊,孟弃扭头看向车窗外,他真的特别喜欢冉明,还想着等过两年去抢冉明出道二十周年的演唱会门票呢……
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去抢。
他的青春,他的迷茫,他的眼泪,他的彷徨,他那些个无眠到天亮的漫漫长夜,都是在冉明抱着那把木吉他的低沉沧桑的行吟声中度过的,如果不能去冉明的二十周年演唱会,真得遗憾死他啊……
司机不停地通过车内后视镜瞧孟弃,估计一直在等孟弃的答案,于是孟弃又把头转回来,怏怏地给了司机一个答案,“我就是冉明,冉明就是我。”
“呦,小伙子真不赖,挺有音乐细胞的嘛,而且长得又好看,又有气质,以后往娱乐圈发展发展吧,一准儿能出道。”
“……借您吉言。”
一上午忙完两件事的孟弃就像卸掉了背了好久的枷锁般轻松,和况辉董佳铭碰面时还没说话就先笑开了,给俩人看得啧啧称奇,况辉还问他,“好久没见少爷笑得这么开心了,怎么着?捡钱了?”
比捡钱美多了!
虽然捡钱的感觉也挺美的。
小时候的他真捡过钱,河沟子旁边捡到过一张五块的,当时就给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转身跑去给他奶奶买了一副手套。那是一副很普通的毛线手套,只花了三块五毛钱,但他奶奶一点儿都不嫌弃,喜欢得要命,而且一直舍不得戴,只在天气特别冷的那几天拿出来戴一戴,所以在他穿到这本书里来的头一天,那双手套还和新的差不多呢。
想远了,孟弃赶紧晃了晃脑袋,把跑远的思绪扯回来,然后攀着况辉的肩膀回答他,“对,捡钱了,捡了三百万呢,这下子真成少爷了。”
“你妈终于舍得给你钱了?”况辉先和董佳铭对视一眼,接着又转回来看向孟弃,一脸的惊奇。
孟弃带着况辉继续往前走,边走边说,“不是她给的,算是飞来横财吧。”
“有多横?是正当渠道来的吗?”
“当然啊,我可是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