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到老?
不离不弃?
指不定有没有命活那么长呢。
林熙悄悄握住了拳头,将割破的食指藏在掌心。
“嬷嬷,我累了,你们都出去吧。”
侍女静兰拿着一只精致的宝盒,跪在林熙脚边。
“王妃,这是太后娘娘着人送来的贺礼,”她将宝盒打开,里面是一丸拇指尖大小的棕色药丸。
林熙很有些戒心,“这确定是解药吧?”
“是,太后娘娘说了,您服用后,必定安然无恙。”
林熙将信将疑地将药丸取出,拿了茶水送服。
静兰见她吃了,又重重地磕了一个头,“王妃,太后娘娘还有一句话。”
!!!
“这颗药,既是解药,也是毒药,”静兰伏在地上头都不敢抬。
“太后娘娘说了,想要您留在王府八年,好好过一过当王妃的瘾。”
林熙险些当场气晕过去!
自那日后,她断断续续发烧大半个月。
太医来诊脉,只说是邪风侵体,惊则气乱,开了几副安宁定神的药。
自此以后,林熙彻底在王府躺平了。
所幸她是个道姑,师父从小就教育她。
活得一日是一日,将来的忧惧要留给将来。
若当下就对将来充满忧惧,那就连当下都没有了。
-------------------------------------
值得庆幸的是,自那新婚夜晚后,她就不曾再见到这位划了她一刀的王爷了。
他直接住到了宫里。
听说是在宫里磨刀,要霍霍林氏一党。
但成煦人虽然身在皇宫,王府里全是他的眼线。
在成婚后的次年,他曾经回过一次王府,只是林熙不知道。
那是个黄昏,云霞满天、残阳如血,他的心情也不好。
转过抄手游廊,走过月洞门,一抬头就看到了林熙。
她站在一颗柿子树边上,柿子金黄饱满,沉甸甸地挂在枝头。
错落间,粗壮的树干上懒懒地趴着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猫,白绒绒的四肢垂了下来。
她踮着脚尖、举着双手,想要去接树枝上的猫。
石青色的衣袖落下,露出一双白皙而温润的手臂。
晕黄的落日映照着她的脸,她的眼睛,像浅浅的琥珀,眨眼间闪烁着点点碎金般的光芒。
晚风轻轻,树叶沙沙,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甜香气。
那天他站在那看了许久,问萧风。
“林熙和林府、太后有没有来往?"
“林府有送了人进来,都被王妃打了回去。”
成煦点了点头,又看向林熙的方向。
再开口的时候,眼底蕴含着几分探究与嫉妒,“她倒是活得自在又舒坦。”
这话萧风就不敢回应了。
成煦没有去打扰此刻的宁静,转身走入灰暗的抄手游廊。
自那日后,成煦对林党的打击力度越发狠辣,几乎步步紧逼,不给丝毫喘息机会。
曾经在前朝遮天蔽日的林氏一党,逐渐分崩离析。
-------------------------------------
新婚后的第三年。
大雪纷飞的冬日,王府一派宁静。
林熙居住的殿内铺着厚厚的织锦地毯,房间墙壁上挂着几幅名人的山水画。
墙角、矮几、书案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盆盆精美的花卉,红梅凌霜而开,白兰清幽芬芳。
鲜花的香气融合着香炉里四合香的气味,清清浅浅,十分好闻。
林熙歪在南窗边的一个美人榻上,拿着戏猫棒逗地猫儿“喵喵喵”地跳着叫。
侍女静兰端着一盏温热的银耳血燕,走了过来。
她将血燕放在旁边的桌几上,俯身在林熙耳边悄悄说。
“王妃,听说抓了许多与林氏有牵连的人,午门日日在砍人,砍下来的脑袋都堆成小山丘。”
“太后娘娘也曾有书信来,殿下可要进宫为林氏说上一句?”
林熙拿着小银匙,暼了静兰一眼。
不久前林府也曾递消息进来,林氏与陛下危在旦夕,请她进宫劝说摄政王殿下。
哪有傻鸡上赶着给黄鼠狼拜年的。
新婚夜那一场,她现在想来都心有余悸。
反正她不进宫,太后娘娘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声惊呼。
“王妃!”
连滚带爬地跑进来一个小宫女,满脸惊慌直直跪在林熙塌边。
“王爷给中书令大人赐了酒,如今已经去了!”
“林家两位公子今儿午后也要午门问斩了!”
林熙骤闻此骇人消息,面色惨白,手中的汤匙惊落。
与此同时,宫里来了一位传旨太监。
传的是摄政王成煦的口谕。
“太后娘娘骤失亲人,请王妃入宫伴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