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谈闲意又看了一眼那个女孩子。
在上一个时空中才刚见过苏映溪那尚在月科的父亲,转眼到现在就又见到了已经长大了的母亲。这也太赶巧了吧?
饶是谈闲意这种普通人,也能察觉到在一系列事情中离奇之处。
一件事情发生兴许是巧合,接连不断发生的巧合就有些诡异了。
但他没这么和苏映溪说,因为对方这会儿看上去挺高兴的。
在母亲与她擦肩而过后,苏映溪止住脚步,回头望向那两个挨着的小小背影。
“走。”她直接转身换了一个方向,“去看看我妈和小姐妹要去做什么。”
来了……谈闲意无奈一笑,他早就发现了,苏映溪的好奇心,有时候会体现在突然变成跟踪狂这种事上。
苏映溪的妈妈名叫吴拂雪,是家中老二,她上头还有个大三岁的哥哥,叫作吴扶风。
吴拂雪是七五后,现下七岁左右的年纪,那就是说今年大约是一九八五年。
苏映溪听家里人说过,进入八十年代,无论是爷爷家还是姥姥家,家里条件都好了许多,虽然不见得过得多么富裕,但不至于月月节衣缩食还吃不饱饭了。
尤其是姥姥家,姥姥和姥爷都是大方的人,不会仔仔细细地算着每一笔钱花,并不是那种会从牙缝里省钱的性格。
他们更看重及时行乐,钱攒得多时,就多买点好吃的喂饱一家,钱剩得少时,就只顾日常三餐的基本开销,再分发一点零花钱给两个孩子,让他们喜欢吃什么零食就自己买,不买的话攒下来留着也好。
所以苏映溪的妈妈后来总说,自己小的时候日子过得还挺好的,时不常能吃到午餐肉罐头、红肠、金丝卷之类的熟食,还有用柿子罐头炒的鸡蛋,汤汁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苏映溪很欣赏姥姥家这种消费观念,该省省,该花花,人活着不能只为了攒钱买心安,也得适时享受生活的美好。
所以,这会儿苏映溪看见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她和小伙伴一起,应该是要去小卖铺买好吃的去了。
她决定跟上,看看这个年纪的妈妈都喜欢吃些什么,但愿不全是后世被称为垃圾食品的那种零食。
两个小女孩走在前面没有回头,也不会留意身后跟着两个陌生的大人。她们脑袋凑在一起说着什么,叽里咕噜的,但更多是妈妈在说,那模样看起来像是在安慰另一个小姑娘。
苏映溪环顾四周,在雪地里玩闹跑跳的孩子到处都是,他们扭在一起,互相把对方扔进雪坑里,团雪球、扬雪花,一起打雪仗,扬得漫天都是纷纷扬扬的白色粒子。
她不由感慨,这个年代还是挺安全的,孩子们也都身体健康皮实,不然还真玩不明白这些花样复杂的游戏,家里也不会放心他们在外边乱跑。
跟在吴拂雪身后,苏映溪和谈闲意找到了小卖铺。
小店不大,在一间平房里,屋外头挂了“小卖铺”字样的招牌,牌子是用一块长条形状的木板自制的,字迹是拿毛笔沾墨写上去的,不太好看,写得有点歪歪扭扭。
白天屋里没有点灯,今儿又是雾蒙蒙的天,所以店里一眼瞧上去黑乎乎的,装货的木头架子一只挨着一只,不熟悉的人进去都未必能找到需要购买的东西。
苏映溪徘徊在店外没有进去,只默默观察情况。显然,她妈妈对小卖铺是非常熟悉的,哪个货架上卖糖果,哪个货架上卖小面包哪个柜子里放汽水,妈妈轻车熟路地就能找到。
小卖铺的老板对两位小客人都很熟悉,一见她们进来就乐呵呵地打招呼,“小雪,小昭,来买零食了?”
吴拂雪低头在货架底层选小零食包,闻言便应了一声,接着抱着好多小不点包装的零食到柜台上,老板一件一件地计算价钱。
算完账,老板站在柜台后,看了一眼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挑的另一个孩子。小姑娘眼中透出对零食的渴望,但垂在身侧的手指用力捻着衣角,抿着嘴唇什么也没说。
对邻里邻居各家的事都比较了解的老板,已经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叫作小昭的女孩子,家和吴拂雪家并排相挨着,两家孩子年岁相当,又是同班的同学,关系一向很好。
可惜,小昭的命没有小雪好,这孩子摊上了一对极其重男轻女的父母,家里所有富裕的闲钱都拿去给小儿子买零食、买小弹珠、买小儿书了,但却一点零花钱都不舍得分给大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