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像一场绚烂的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没人敢在他面前提起明郗这个名字。
直到有一天,大家坐在一起,许迎萦说嘴漏,提了句明郗这突然离开了,还有点不习惯,怪想她的。
当时几人脸色一沉,暗叫不好。
却见陈渡一点反应也没有,跟没听见一样。
许迎萦懊悔地拍了下嘴巴,做出一副我真不是故意的表情。
那段时间,陈渡就跟行尸走肉的,死气沉沉,但却罕见的当起了好学生,每天认认真真上课,来的比谁都早,完全像换了个人。
只有宋斯望知道,他是心里渐渐麻木,所以每天就逼着自己学习,连睡觉时间也剥夺,因为闭上眼睛也睡不着。
他想起,陈渡出院后的某个晚上,他提着一袋吃的去陈渡家里找他。
看见他那副消沉的样子,宋斯望也很难过,“既然你这么舍不得明郗走,为什么不劝她留下。”
“宋斯望。”陈渡脊背靠在椅背上,眉眼低垂,后颈骨节瘦到突出,声音难得一见地颤抖:“这些天我总是做噩梦,梦见明郗替我挡那一棍。”
这话一出,宋斯望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没人想这样,没人希望她离开。
她在冬雪消融的春日离开了覃梧,此后凛冬消逝,又是一个新春,万物生长出了新芽,但有人的世界依旧是一片寒冬。
日子消沉了很久,直到一个月后,周楠忽然找上他,当初明郗为了帮助她提高成绩,给她复印了很多自己整理的资料,其中很多知识点周楠都已经吃透了,不懂的自己又抄了一遍。
周楠拿着整理好的资料将它转交给陈渡,“她帮了我很多,现在我把这些东西给你,希望也能帮到你。”
看着这堆A4纸,陈渡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道了声谢谢。
看着他这样,周楠脸色不变,只是在转身之际,她回过头深深望了陈渡一眼,冷静却没有任何温度地说出一句话:“如果她当初遇见的你是这幅模样,我想她压根不会喜欢上你,她喜欢的是意气风发的少年,而不是这么一个毫无生机的人。”
扔下这句话,她没再多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或许,曾经也有一个善良的女孩,会义无反顾的站在她这一边,维护饱受欺凌的她,无私地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和成果,告诉她大胆往前走,什么都别怕。
也有那么一个人,成为了她生命里的一束光。
但—光很快就散了下去。
她走了。
伦敦似乎一直在重复着阴雨绵绵的天气,这是明郗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或许是因为本就如此,也或许是她本就浸透在一片潮湿里。
她按照明憬的要求,如愿出国读书,选择了自己想学的专业,住在伦敦街头的某一处公寓,公寓并不隔音,旁边住着一对正处于热恋之中的小情侣,偶尔会发出令人脸红心跳的声音,明郗就拿出耳机用另一种缓和的音乐来掩盖这暧昧的声音。
那时候听的最多的是林俊杰的,里面有句歌词她印象深刻,他唱到,阴天过后总有续命的晴空。
歌词顺着耳蜗传进心里,明郗站在公寓的窗户前,望着湿哒哒的街头,街道的人撑着伞步履匆匆的走过,风一来,原本就光秃的树枝又落下几片枯黄的叶子。
秋天来临时,她会穿着风衣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运气好,会遇见一白人老头站在公园拉小提琴,音乐一响,漫天的鸽子盘旋在头顶,萧瑟的秋风从四面八方涌来。
春天时,有位法籍帅哥缠上她,约她一起兜风,或者去咖啡馆约会,但被明郗拒绝了。
在英国的第二年,明郗生了一场重病,高烧反反复复一直没好,那天,她坐在英国街头,望着来往的各色面孔发呆,其间,她被一个亚裔的身影深深吸引,那是一个模糊却又熟悉的背影,她踉跄的脚步追了上去,那是她第一次喊出那个尘封的名字,但男人没回头,她知道那不是陈渡,却又固执的欺骗自己,万一呢,
万一是呢。
她上前拉住男人胳膊,回应她的只有对方疑惑又不解的表情。
明郗终于死心,喉咙忽然就有些发酸,察觉到自己莫名的冒犯,她红着眼弯腰哽咽着给那人道歉。
在伦敦的第四年,明郗搬了家重新换过一个公寓,在这里她结实到了一个中国女孩,叫周颂宜,或许是因为身处在异乡,遇到同国籍的人总是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她长的很漂亮,鹅蛋脸棕色头发,她的眼睛有种很冲突的气质,嬉笑时,让人想到沙漠夜里的漫天繁星,有时也像寒冬下的松柏。
两人偶尔遇见时,会互相微笑着点头打招呼。
她有位深爱她的男朋友,每月都会来伦敦看她,明郗撞见过一次,很高很帅,说着熟悉的京市话。
在时光更迭中,两人成为了交心好友。
来到伦敦后,明郗习惯了独来独往,身边基本没有好友,除了林思甜时不时会来伦敦看她。
她享受独处的时光,喜欢一个人静静待着。
能和周颂宜成为朋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某种程度来说,两人是相似的。
身上都有种明媚与忧伤交织的气质。
决定回伦敦的前一晚,明郗敲响了她公寓的门,那天两人罕见地聊的很多,她也因此知道,这个女孩来伦敦的原因同她一样,身不由己。
知道她要走,周颂宜起身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嘴角噙着真挚的笑容:“希望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你的那位mr.rigth还依然站在你的人生选项里,最后,祝你幸福。”
回头的那一瞬间,明郗凝着她的眼睛,那一刻,觉得那双眼像是雨后泠泠的秋水,苦寂萧瑟。
明郗倏尔一笑,也看着她,“愿你和你的名字一样,顺颂时宜,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有一天能在京市与你重逢。”
周颂宜耸了耸肩,故作轻松道:“期待会那么一天吧。”
愿我们踏过千重浪,也会有天光大亮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