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呢?
那就从相遇好了。
我的闺蜜是资深的学霸,在初中时考试,每一次都是全班的第一名,是的,每一次。
初中总共4个班,我在3班,她在4班。每一年的期中期末考试,学校都是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来安排考试的座位。我那个时候大概保持前十名。所以每次考试都是能看到4班第一个坐着的总是那个沉默的小姑娘,有着天生的自来卷发,每次都是相同的发型,默默地不急不慢从容地考试。
那时我只是远远观望她,学生小小年纪还是很慕强的,暗暗敬佩她。
因为4班的班主任和我们是同一个数学老师,而我初中时候数学特别好,总是会自创新奇的解题方法,所以他们班的班主任偶尔会在他们班夸我,在她心里也记住了我,她对我的印象就是数学好,老师总夸我。
年纪很小的我们就这样记住了彼此的名字。而友谊的开端是,我们一起去县城中考。因为我们都是农村的学生,中考要去县城,学校特意安排了去的车和住宿。但是考完之后学校就不管了,让学生自己回家了,我们两个那个时候基本没有自己出门过,所以一考完试,结束的喜悦和不知道怎么回家的害怕同时摆在我们面前。
我和她以及好几个同学都是这样,最开始我们很团建,因为回家的方向一致,所以我们就商量一起坐大巴车回家,因为我妈妈带我去过几次县城,我知道在哪里坐车。我带他们来到了县城很混乱的火车站,等回家方向的大巴车,这个时候有司机师傅看出我们是刚考试完的学生,就过来拉客,问我们家哪里,可以送我们回去,但是价格特别高。
这个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出现了分歧。
因为他们不知道大巴车会不会真的会来,他们觉得不如就现在一起拼车回家。
而我坚定地说,我做过好几次,在这里等,一定能等到大巴车,一定可以回到家。
我没有说的是,我真实心疼那么高的打车的费用。我很小的时候特别节省。
最后大家商量的结论是,自行选择,愿意等的人和我一起,不愿意等的人一起打车回家。
我就拉票说:“相信我一定有大巴的,不会很晚,最多等1个小时,不仅便宜而且就在102国道上停车,回家很方便,你们谁愿意和我一起坐大巴?”
那个时候我17岁,马上初中毕业,理论上这个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因为闭塞的农村,我们和同学都基本没有出过远门。但是我还是有足够的勇气相信自己的选择的。
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我一起等车。好吧,我当时想,如果就剩下自己一个人的话,我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的。这个时候,是我的闺蜜小声说,我陪你留下来吧。
最后就剩下我和闺蜜一起等车了。因为等的饿了,她很淡定地去买了火腿肠和我一起吃起来,她吃东西小口小口的。我内心忽然就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照顾她带她安然无恙回家。
那是我们两个友谊的起点。多年后我们再次聊起来,我问她当时为什么选择和我留下来等车,她说主要的原因是看到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如果她不选择我的话,那我就只能一个人等了,那多难受啊。
那一年中考具体的名次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确定的时候,我们两个都是进入全校的前10名,她的成绩比我好。因为考试的成绩很好,我们两个都没有可以进入县城最好的中学读书。我们同时收到了另外一个中等的中学的邀请,这个中学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用一些优惠的政策招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减免学费,免住宿费用,还提供生活补贴每个月300元。
当我被选上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开心,我觉得自己不仅可以节省花销,还能有收入,我欣然接受了。来招募的老师请我们准备去的同学们一起吃饭,我当时以为有她,结果没有看到,老师说我的闺蜜拒绝了。还是要去好的高中上学。我不知道是她的家人决定还是她的决定。
后来我妈妈特意带我去两个学校都去看了一下。因为教学质量不一样,毕业的学生们考上的大学也有很大不同,我们两个都感受到了差距,最后我们决定还是去上好的中学。
于是就这样,最后只有我和她两个人考上了县城最终中学的实验班。我们虽然不在同一班,但是因为在这个新的高中,我们两个是最熟悉的人了,所以马上就很紧密的相处,基本每天见面,经常一直吃饭。在学业压力最大的那几年,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最难忘的是那个高考完的夏天,我们两个要填写大学的志愿。我们两个人的父母都是没有太多知识和文化,没有人能给我们两个人任何的指导,我们只能拿着厚厚的指导书,两个人一起研究商量,怎么做这个人生非常重要的决定。
填写哪个大学?填写哪个专业?我们一无所知,两个人去网吧一起去网上查询方法。查累了就一起去吃饭,吃完饭坐在花坛上,肩并肩看指导书,选择专业和书籍。
那个景象回忆起来还是暖暖的,两个姑娘,肩并肩坐在花坛边上,腿上放着书,夏日的阳光火辣辣,我们的脸和书籍都异常明亮。过一会再去暗黑的网吧座位上,两个人肩并肩坐在角落,在网上查询那些志愿专业的就业发展前景。
用一天的时间,我们两个就做好了选择决定。
当时我们的目标都很明确,她不想离家太远,选择的都是省内的学校,我想离家远一点,选的都是离家远的学校。
我们都和家人最开始的期望背离,但是命运也总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
她的家人希望她当老师,所以想让她选择师范的学校,但是她说不想当老师。所以志愿都没有师范的院校,但是最后,她毕业之后真的留校工作了。在某种程度上和她的家人一致。
我妈妈希望我离家近一点,但是我最后还是去了远方念书。我当时看好自己选择这个专业主要的原因是看到课程的课程丰富,而且没有太多理科的学科,最后,我真的花了最多的时间在这个专业相对对口的行业岗位工作。
当年我们两个一起商量做的那个决定,没有任何人给建议,只有我们两个人懵懵懂懂,真实影响了我们很多。在你做人生重要决定的时候,你会记得身边一致陪伴你支持你的人。就像见证彼此人生的节点,我们都见证了彼此的时光。
士之相知,温不增其华,寒不改其弃,贯四时而不衰,遇浅险而益固。
这句是在南怀瑾的书上看到的,看到这一句我觉得就是我和闺蜜的真实写照。
她的脾气好,性格特别好,不爱说话,温温柔柔的,但是其实内心非常笃定,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主见。对朋友的照顾可以说无微不至,体贴柔软,看上去总是顺从,但其实充满了力量。
我喜欢用柯南里面,小兰的角色来形容她,真的很像剧里的小兰,善良温柔,和她在一起,她总是为你考虑。
大学生涯开始后,我一度有一段时间很消沉,可能是青春期叛逆期,可能是开始终于觉醒,不再去追求别人眼中的优秀,而是开始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大学里面,我真实开阔了自己巨大的眼界,从一个只会学习考试的学生,拓展自己丰富多彩的爱好,我自己做了很多兼职创业的小项目,全是凭着自己的一腔孤勇。钱其实也没赚多少,不过直接影响结果就是我的成绩不好,从一个一直成绩很好到成绩不好的过程,能感受到很多的不同。
很多时候,我也会迷茫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会有一种,我和全世界都背离的感觉。他们都不觉得我做的事情有意义,而我自己每天风风火火地,看似忙碌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学渣。
如果要说我这个学渣有什么可说的话,我觉得总共3件事。
第一是,我是典型的学渣,但是却和我们专业最强的学霸处成了好朋友。很难以想象吧。她学霸到,被本校录取了博硕连读。我乖乖跟着她去图书馆自习,她是真的努力学习,我看各种奇奇怪怪的书,看似都好像很刻苦,结果却天壤之别。班上很多人流言蜚语说我们这种奇怪的组合,当然主要原因是不理解学霸为啥和我做朋友。
第二是,我是典型的学渣,过程中居然有人自发的管束和教育我,例如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和班长。他们主动帮我辅导期末考试,并且还强制拉我去参加四六级培训班。学习委员后来成为我在大学里面最好的朋友之一。班长是整个大学对我最好的几个男生之一了。我当时觉得很莫名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