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全程都没看见你,还把你当成别人了?”
姜颜林补充道:“把我当成了他以前得罪过的女人。”
对面的两人又是一阵爆笑。
这两人笑得这么开心,外人很难相信她们到现在都还留着韩叙的好友。
表面上是因为大家都认识几年了,交友圈重叠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面子上总得过得去。
但实际上她们就想看乐子,为了这点乐子,连韩叙偶尔发消息过来联络感情都忍了,转头就发到小群里抱怨一句“姐们儿工伤了”。
姜颜林对此不置可否,反正不会给她发就行。
吃着饭,聊会儿天,三人又一起看了部喜剧片,才各自下线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去。
聚少离多的友谊,能偶尔这样相处一两个小时,已经难得。
姜颜林很满意这样的生活节奏,独居给了她充足的个人空间,能安心在家里工作、休息,没有任何的干扰。
她的朋友很少,偶尔出门社交,大部分时候是线上社交,但已经足够填满生活的细枝末节。
至于朋友无法替代的那部分需求,就合理分配给懂事听话的鱼。
——韩叙曾经也是很听话的一条鱼。
在姜颜林多年来悉心饲养的鱼塘里,他称得上是最省心也最聪明的那个。
要学识有学识,要情商有情商,平时在社交圈里很低调,友善温和,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无害的邻家大男孩。
所以起初姜颜林对他毫无兴趣,让他的第一次主动就落了空。
直到兵荒马乱的那半年过去后,她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而他老实巴交的形象在偶然的一次重逢里露了馅,才引起了姜颜林的注意。
行走江湖多年,姜颜林专治两面派。
她就喜欢挖掘那些把心思藏得很深的人的内里,是黑是红,掏出来看一眼就知。
对祁宁是这样,对韩叙也是这样。
——好巧不巧,这两人也是好朋友。
物以类聚还是有点道理的。
后来姜颜林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韩叙驯化成了比听话的鱼更有价值的东西。
——对她摇尾乞怜的狗。
喜欢的东西随口提一句,第二天就会送到她手里。
需要查的材料和文献,不用她费工夫就能变成整理好的文档发到邮箱里。
工作上的需要,生活上的便利,物质上的讨好,甚至情绪上的价值,他都竭尽所能了。
在所有人面前温和无害的人,只在她面前袒露阴暗与刻薄。
隔着夏令时整整12小时的时差,两人没在线下见过一次面,周围的共同朋友更是对这层关系一无所知。
但姜颜林很满意,一个不要求名分、不干涉她的想法、不索要她任何承诺的人,甚至压根不在她的现实生活里挤占空间的人,横看竖看都是有益于她的。
所以到后来,姜颜林也没计较这条狗的背叛。
没有过承诺,怎么算得上背叛呢?
她有很多要去的地方和很多想做的事情,而他把后半生的筹码、父母的栽培、学生时代的刻苦努力,都压在了那张绿卡上。
两人分道扬镳,迟早的事。
姜颜林只是觉得有点可惜。
——为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变得面目全非的每一个人。
所以热心市民姜颜林女士,每见一次这位误入迷途的死装哥,就伸出援手一次。
不管是一个月前,还是一天前。
听懂请给掌声。
埃尔又一次发消息过来时,还没到下午。
姜颜林在家做了一套HIIT,一边擦汗一边看他的消息。
小伙很热情,也很真诚,说今天餐吧上新了菜式,无论如何都想让她来测评一下。
这就涉及到工作范畴了,姜颜林想起来自己还有个网红博主的副业,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于是快速洗澡换衣服,化了个淡妆,拿上东西就出门。
给朋友打广告,姜颜林一般不收钱。
但埃尔不算很熟,不收他的钱怕他又想太多,姜颜林还是在路上明确给了报价,打了八折,算友情价。
到了店里一看,果然只有他一个人,明摆着是想和她单独相处。
姜颜林全当看不出来,早早进入了工作状态,拿出拍照专用的工作手机给他的店铺拍照,期间不断指挥他调整布景和灯光,一点暧昧的苗头都不给他。
埃尔跑上跑下,短短半小时就累得够呛,也顾不上整那套没用的“浪漫氛围”了。
他看着这个眼里只有工作的女人,难得有话说不出口。
但拍摄工作完成后,埃尔还是找到了机会。
他端上一盘精心准备的特别料理,摆盘要多用心有多用心,几乎把心思写在了盘子上。
姜颜林再装看不懂,就有点崩人设了。
她一阵牙酸,正想着要给个什么反应才咸淡适中,就听见玻璃门被人推了开。
一道不算陌生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什么意思,上新菜不叫我来吃?”
姜颜林顿了顿,转头看过去。
大小姐今天穿了件白色衬衫,依旧是素面朝天。
她手里掐着一支烟,随意地往吧台一靠,散漫而张扬。
但姜颜林却觉得,头一次看她这么顺眼。
——才不是因为她长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