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挽意看着她毫无留恋的背影,笑了一声。
“对了。”
穿着灰色冲锋衣的人又回过头来,回答了她的上一个问题:
“有句话叫,因人而异。”
这天下午,姜颜林久违地把家里大扫除了一遍。
公寓小,平时扫地机器人和擦灰就已经足够,偶尔一次大扫除都是叫保洁,尤其是忙得昏天暗地的时候。
天气明媚,她将衣服床单都洗了一次,挂在阳台上晒着。
忙完才把自己也里里外外收拾一遍。
房车的浴室条件有限,还是家里最舒服,美美泡个澡,做个发膜,再一整套护肤下来,她才感觉回到了“干净”的状态。
头发吹个七八成干,她披散长发,缩在落地窗前的懒人沙发上看手机。
金黄色的小风扇在旁边慢悠悠地转,在这一方小小的只属于她的空间里,时间流淌得总是很慢。
手机里的世界却广阔无边。
裴大小姐的ins上也没有很多东西,最后一张照片也都是两年前发布的,往前一直到三四年前。
姜颜林粗略翻了一遍,不是世界各地的美食餐厅,就是改装摩托车和健身,一张露脸的照片也没有。
——和她一样不发自拍。
在所有车里,有一辆摩托车很眼熟,姜颜林点开看了一眼,发现就是不同颜色的同一辆。
照片上是很亮眼的暖黄,像大黄蜂。
姜颜林在所有变形金刚里最喜欢大黄蜂,于是给这张照片点了个红心。
翻完这些照片后,她才注意到消息提醒那里有未读。
点进去一看,就看到连着三四个点赞,来自同一个账号。
时间线一路横跨到最早的几张旅行记录,直白地告诉她——已被看了个遍。
姜颜林扯了扯唇角,将软件关掉,换了另一个。
推特上的画风则是完全的另一个世界,大量的推文、引用转发、画稿产出,还有碎碎念。
姜颜林看着这割裂的风格,难得沉默了一下。
——扪心自问,换作是她自己的话,绝不会给现实里的任何人看这种账号。
真的是一点底裤都不剩。
姜颜林一边庆幸自己早已注销了早年的那些账号,一边不客气地把这个账号翻了个遍。
像她们这样的人,往往现实和网络是完全分开的,就好比姜颜林的各种社交账号都分了类,互相之间做好隔离,绝不混着用。
裴挽意的推特账号上也没有任何跟她现实相关的痕迹,除了转发以外,内容就只有游戏相关,以及偶尔发的一些画稿。
大多都是草图,看得出来没时间细化,画出来只为了取悦自己。
大致翻完一遍后,姜颜林对裴大小姐的偏好已经有了初步侧写。
——喜欢竞技游戏的俗人。
从不碰竞技游戏的姜颜林如此评价道。
但她并不意外,裴挽意一看就是胜负欲很强的人,哪怕外表装得再好,那种自傲也是如影随形的。
自信与掌控欲,我行我素的自我,都是裴挽意这个人的一部分底色。
但这些,还不足以满足姜颜林。
她想要看到的,是更深处的更多。
爱搞暧昧的人都知道,主动并不代表会落下风。
如何主动,到怎样的程度,什么时机收回,什么时机示弱,都是刺激着多巴胺分泌的博弈。
姜颜林随手截图了一张裴大小姐ins上的不露脸照片,附赠一句评价:“灰色好看。”
那是裴挽意头发还没这么长的时候,一头凌乱的灰发,配上她的牛仔夹克,很随性的气场。
裴挽意的回复不慢。
“蓝色也好看。”
她没有截图,但姜颜林知道她说的是自己ins上的那张旧照。
雾霾蓝的长发自拍,同样没露脸。
话题围绕着染发,只简单几句,又岔开到了别的。
裴挽意拍了张正在喝的茶,背景是电脑前,标准的直男拍照水准。
姜颜林顺手就回了一张正在喝的冰豆浆,比她更随意,露出了桌上的其它摆设。
之后又是话题发散,吃了什么晚餐,健身做的什么,作息是几点。
一个边写文案边整理数据,一个边下国际象棋边画画,频率不高的闲谈维持了整个傍晚。
人的自我意愿是最显眼的信号。
有心与无心的区别,便在于多么无聊的日常话题都可以延续下去,每一个点到为止,都有下一句主动来承接。
在姜颜林看来,裴挽意并不是真正的被动型。
相反的是,她很能掌控主导权,哪怕她的文字简单到没有情绪起伏,也总能适时地操控进展。
就像现在,她随意而直白地问:
“可以加你的Steam吗?”
姜颜林很少将这种账号给出去。
她不喜欢隐身,给人一种见不得人的避讳感。
但不隐身,就会被随时看见她在做什么,用什么工具软件,在玩什么游戏,一周内的游戏时长多久,最近玩过哪些。
所以除了非常熟的亲友以外,没人加过姜颜林的Steam好友。
更别提暧昧对象和鱼。
然而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
对姜颜林来说,裴挽意是非常有“价值”的。
她高傲得一目了然,但并不表里如一。
物质与样貌给她施加了诸多光环,那不可否认是吸引人的加分项,但比起得到一件珍宝,姜颜林更感兴趣的,是珍宝的由来。
像亲自撰写一部纪录片,用独到的理解,不偏不倚的笔触,将它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这个过程,对姜颜林来说,便是最大的价值。
只是在姜颜林不肯承认的地方,她同样也明白。
——想了解你,是因为想得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