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前。
神界自古江山如画,得天独厚的美景享誉三界,凡人口中的“人间仙境”。然而细细一看,这片圣地之中其实也不乏残陋破败,瑜不掩瑕。
杀戮、残暴、野蛮……一样不缺。
和粗暴混乱的魔界比,可以说是没有差别的。
幕凌天披荆斩棘二十余载,在尊首之位多年,眼中的神界从来不是什么人间仙境,说不好听些反而更像狼虎遍布、危机四伏的野蛮之地。
自己并非场外看客,因为他自生便注定、现也真正深陷其中,也永将不可脱身。
来往人群纷杂,纷杂的人群进行着纷杂的秩序,世界像是一潭残浓的墨未完全化开的污水,阴沉、糊乱而单调。
他以为这潭水只会为浓墨填充,污浊不化,以为这泥沼会困住所有生自其中的人事物,顽固始终……
却见乱世中走出一人。
这是个妙人,一袭隐身衣,一把济世琴,形单影只,云游漂泊。而那些污墨遇之,竟会避让开。
踏污泥,过风沙,纤尘不染。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难得静下心时不禁思考,也算胡思乱想,无意之中,手中笔已落墨,回过神看清笔下,书案摊开的白卷上已留下明晰的二字:
「青尘」
……
那年母亲病危,治不好的头疾将她折磨得几欲轻生,大夫也断言她时日无多,家人心痛惋惜,带她出游观光,给予弥留关怀,也算慰籍彼此,呵护生命。
一家三口离开宗门,出游数月,在北原离家较远的一处山清水秀的佳地买下座大宅子暂住下来。
母亲发作时头脑剧痛、脾气暴躁、意识癫狂,三四个人都按不住。
每当母亲发作时,他都想躲起来,不敢看着母亲痛苦。
简单地说,他们是在等母亲死的,以死亡告别疾苦。然而那场对死神的妥协,并没有如设想中完成。
——缘于那名手执玉琴的女子。
遇见她,是因为她的琴声。
母亲说:“那琴声就像一股甘泉,自耳没入体内,浸润心脑、抚去杂尘、带走伤痛,简直妙不可言……”
他也听到了,的确很妙。
近年修行有些停滞,不知是因为太累,还是已到达极限,总不免心浮气躁。
烦躁之中,却让一阵琴声抚慰了。
那琴声宛若一只无形的柔净似水的手,似能触人心魂,使人放松心弦,将他无处安放的暴戾与浮躁通通肃清。
循着琴声找去,便看见了她。
待找寻的脚步停下,望去的目光早已呆滞。
那是一座水上亭,父母亲挨着坐在亭中,亭内中央的石桌上置着一把玉琴,一双纤细手拨弄琴弦,手指在弦间弹跳,灵动优美,从容自如,回荡在四周的乐声便是出于此。
而这琴与乐的主人,只能说,是一道美妙的身影。
这是第一次见,大概由于那拨琴之人有着一双漂亮的手,身形清瘦、腰肢纤细,所以第一眼便能将之认成女子。
女子衣发柔长,悠然坐于亭中,拨弦弄乐,撼心的琴声传响四周,仿佛她是世界的中心。
他远远地看,只这一眼,竟被迷住了。
曲罢,女子未过多停留,离开时也没回头,一手托着琴朝着另一方向远去,身边跟着只蹦蹦跳跳的小神兽。
当日父母亲告诉他:“白天外出散心时偶然捡到只迷路的小妖兽,小妖兽主人很快找上来,没想到此人居然是……”
这主人是个隐身女子,气度不凡,为人大方和善,一眼瞧出母亲身患重疾,为表感谢,当即提出为母亲医治头疾。
母亲患疾多年不曾得到良好医治,各类手段都用过,神界几乎所有知名神医都对之束手无策,界内许多人皆知此事,有心送上的慰问比出谋划策要多得多。
而如今,遇着个陌生女子,其居然敢说出……要为母亲治好头疾?
然而其实这女子对神界来说并不陌生。
她说,她叫青尘。
……
青尘不是神医,是个琴师,却是个以独特琴音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琴师。
青尘的琴叫做长肃,长肃弹奏出的琴声非常绝妙,使人听得心旷神怡、如闻仙乐,并且有治病之奇效。
青尘在神界是个名人,但却没人知道她背后的真正身份。
父母亲又告诉他:“青尘大师要再来两次,一曲消痛,三曲根治。青尘大师只说会自己上门,无需我们去寻,三日一次,正午时分……”
也就是说,还能再见到她。
开始期待一个人的到来。
有些奇怪,那人隐着身,有什么好看的,期待的是听她的曲子吧?的确想听她的曲子,但也想看她。
她越隐着身,他越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