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改变环境。
为了让居住地更舒适,贺蓁蓁在捡来的废纸上写写画画,大概与众人商议出了一些目前最紧要的问题。
要在这里住下,地面倾斜问题急需解决。
经过仔细查探,地下河往上一米的地方还有青苔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痕迹,再往上根据岩石的状态看来,应该多年没有水淹没上去了。加上丰水季已经过去,枯水期即将来临,除非倒霉透顶,他们短时间内应该不至于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搞清楚了这一点,众人决定在离地下河三米远的地方开始填平地面。
山上到处都是泥巴和石头,但要结实耐用,最好还是砖头和水泥。
贺蓁蓁借了江小歪的手机,详细查明了砖头如何烧制,水泥如何制造。然后把查到的资料详细记录下来,又带回了潜灵山中。
烧制砖头首先要找到合适的粘土,这一步倒很轻松就办到了,经过加水揉捏测试,在距离地下河山洞大概两里外的地方找到了合适的粘土,接下来就是起窑。害怕天公变脸下雨,让一切功夫白费,众人合力先在粘土区搭建了一座草棚,还把喷绘搭了上去,就怕漏雨。窑建造得不大,目的是为了先测试和熟悉。先砍下些木材,制作好了木坯模具,再收集了一些粘土,筛除杂质后加水踩踏揉捏。等粘土变得握团不散落地即碎的程度基本就可以了,此时再将其压入木质模具中刮平表面,最后脱模即可。
下一道工序是阴干,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天气来决定,一般情况下需要几周。这期间当然不能闲着,根据资料贺蓁蓁找到了石灰岩,将这些青黑色的石头敲击成石块,放置在窑里烧制后研磨成粉,再加上烧制后的粘土粉和铁粉,最后把所有材料混合再加水就得到了水泥。期间失败了很多次,但经过不断的查找资料和改进,终于还是在砖块阴干好之前成功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不断地砍柴捡柴、锤石头做水泥。第一批阴干的砖块开始烧制,意料之中的失败了,后来增加了自制鼓风机,砖头也成功的制造了出来。熟悉了流程后,众人用小窑烧制的砖头重新建立了一座大窑,砖头开始成批量的产出。
这一切让人很有成就感,但来不及仔细品味,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除了贺蓁蓁其他人一天基本只睡几个小时,就为了产出更多的砖头和水泥,好尽快修建好他们的庇护所。
期间有两个非常好的消息,第一是他们烧制砖头的附近树林中有一个猴群。这些家伙数量很多,给他们提供了不错的肉类来源。等庇护所修整完成后,贺蓁蓁等人决定大量捕获这些动物,以为冬天的到来储存食物。还有一个好消息也跟食物有关,地下河里有不少的鱼,甚至还有蚌,只需要架一张网在下游,一天至少能收获十多条大鱼。
众人拾柴火焰高,地下河经过简单的改造,已经能让人比较舒适的居住了。因为有了砖和水泥,他们不仅平整了地面,还把山洞分隔成许多房间。贺蓁蓁有了自己单独的住所,周红等女人也有了自己的私密空间。除此之外,还修建了仓库、厨房和工作间。贺七爷和郑老头都懂一些木工活,加上贺蓁蓁从现代带来的教程,一批简单到可以说粗制滥造的家具也逐渐出炉。床、桌子、板凳和大柜。粮食和其他珍贵的物资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日子也终于像样,不再是一群野人在荒野中乱窜了。
地下河的山洞就此成为了贺蓁蓁等人的第一个长久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