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了好安用着方便,还把加速器缩成竹筐大小,刚好能放在好安的推车上。
————
冰浆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尤其胡瓜味的。
切成块的胡瓜和蒸好的白糯米一起放进破壁机打碎,融合,再倒入削成碎片的刨冰充分搅拌,最后撒上一层去皮的花生碎和红糖浆汁,一碗胡瓜味冰浆便做好了。
加钱的话还能做胡瓜牛奶味冰浆。
短短两天,冰浆不仅征服了学院的学子,全县的人都知道学院门口有个好记,她家的冰浆独一无二,既冰凉清爽又顺滑棉实。
这几天,学院还没下课,好安的摊位上就有人排队了。
好安又趁热推出桃子和李子味冰浆,甚至只要给钱,一次可以选择多种口味混打。
五六天的功夫,好安靠着冰浆赚的盆满钵满。
今日,好安正收摊回去,被一个身穿铜绿色波纹短衫,姜黄色长裙的妇人拦住。
“我是沈府的管事。”妇人说完先行了一个礼。
“姑娘的冰粉、奶茶、冰浆在万和县独一无二,十分抢手。我家少爷每次差人来买都不一定能卖全。”
“是很抢手,所以你找我干嘛?”好安也不谦虚,她对自己做的东西很有信心。
妇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说道:“我家少爷七月初三中午要宴请同窗,想和姑娘定这三份饮子甜品。”
“订餐?”
“?”妇人没懂好安的意思,直接说道:“算是雇厨。姑娘要是忙的话可以提前做好,我派人去取。姑娘要是不忙的话,沈府后厨也欢迎姑娘。”
三伏天里没有什么节日,但每个地方会有避暑晒伏的活动。
七月初三就是万和县的避暑晒伏日。这一天学院不上课,可以在家呼朋唤友,晒文房四宝,古籍典藏,也可以相约河边饮草药茶,晒制伏姜。
好安原打算那天去河边支个摊子,买花草茶。
现在有外快,不赚是傻子。
“你,沈府每样想订多少份?”好安问道。
“每样二十份。价钱就按照姑娘平日的价格定如何?”
“那我去沈府做多少钱?食材沈府提供吗?做完就能走吗?”好安心里的算盘噼里啪啦响。
“当然。给的钱是一样的,但沈府提供一切食材。”妇人面带微笑,语气温和。
“去沈府做。”好安果断应下。
这三样东西除了珍珠稍微费事,其他都很快。去沈府可以做完就走便不影响卖花草茶。
因这事,好安今日回家便晚了些。
离家还有数丈远,好安察觉出了不对劲。
他家门口好像被围了起来。
好昕出事了?好安想不了太多,跳下牛车撒腿便往家里跑。
等跑近一看,围着她家的不是人,而是两车货物。
刘树林来了。
“快请进。”好安连忙给远道而来的人盛了两碗凉白开,“你们比预计来的早呀。”
按正常脚力算,从刘家沟到好家村,带着货物要十几天,再加上刘树林回去要时间,摘果子也要时间,好安心里都做好一个月起步的准备了,但刘家兄弟只用了二十几天。
“我先拖人带信回去了,等我到家的时候果子都摘好了,没耽搁什么时间。”刘树林挠了挠头说道。
刘树林兄弟俩除了睡觉都是在赶路,饭都是轮流在车上吃的。他俩到好村南边的时候人都搜了,怕熏着好安留下不好的印象特意在附近河里洗了把澡。
“灯笼草和木馒头都足足的,核桃实在没那多,可能不到五十斤。”
刘树林家里人嘱咐过他们,到别人家要手脚勤快些,主动帮人抬抬搬搬,所以刘树林兄弟俩刚喝完就立刻帮忙卸货称重,好安劝都劝不住。
好安回屋数了两百三十文,灯笼草和木馒头都超了七八斤,还有不少树苗。刘树林说这些就算送的,但好安还是按照说好的价格算了。
“这个是木馒头的苗。”刘树林翻出五根藤苗递给好安。
“藤苗?”好安今天才知道木馒头是爬藤的。
“你要搭一个高一点的架子。”刘树林抬手比划到最大幅度,说道:“养得好过两年就能结果。”
好安连忙伸手接过,这可是摇钱藤,要靠着它从富人手里捞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