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仙子似叹惋,又似愤怒,她眼里充满了说不清的嘲讽,冷笑道:“可惜她把姐姐认错了,更可笑的是她连自己恩人是谁都看走了眼!”
众花仙沉默不语,宝钗吃了一惊,忙压低声音问道:“这话怎么说?”
说着,海棠仙子就要去拿橱里的书,宫里共有左右二十四橱,皆用封条封着,上书着各省地名。左右橱内上中下三层,里面堆满了书,海棠仙子从中取出一本册子。
还未等宝钗看清那册子上题的几个字,这时,只见一位容貌绝俗的仙子轻移莲步而来,巧笑倩兮地道:“妹妹且慢。”
犹如开在早春的带雪白梅,又如不染纤尘的披霜秋菊,她身着一袭流云葛,婷婷袅袅,更显纤腰楚楚、珠翠辉辉。
宝钗度其艳美,默默猜测她的身份,不由想到昔时魏晋陈王曹子建感于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沿袭《神女赋》所创作的《洛神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杏花仙子微微笑道,那笑容带了一丝深意。
梅花仙子在后面偏头看了她一眼,又凝视着宝钗许久。
仙子含笑点头。
宝钗立在原地,暗暗心惊,忖道:“当日有一座水仙庵,原是因为生长的水仙花多而得名,又供了洛神的像。往日我虽见了庵里的塑像,只道那不过是曹子建的谎话,这些圣像不过都是泥胎涂了金粉罢了,古来哪有什么洛神,可见竟是我自误了。”
可卿偏过头,似读懂了她的心意,转向她轻笑道:“蘅芜妹妹可真是慧心灵性、博古通今,不过是闲人所写的一篇长恨歌拟作,模仿香山居士罢了。妹妹竟能看出这么多东西来,妹妹可知这诗中的男子是谁?”
宝钗眨了眨眼,眉眼弯成了月牙状,笑问道:“这诗中所写男子有两位,不知姐姐说的是哪一个?”
“自然是……”
海棠仙子状若不经意,故意笑道:“可卿姐姐,这橱门里的金陵十二钗册子怎不给我姐姐看看,也不独这个,便是若干年后的都提前拿出来看,这样一切都明了了,既如此,倒也不用这么麻烦。”
宝钗闻言,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心内暗暗忖道:“海棠妹妹方才所说的金陵十二钗,莫非是指金陵的十二位女子?”
她紧蹙眉头,有些费解,金陵极大,怎么只有十二个女子?随即转念一想,省内女子虽然众多,不独金陵,便是各处各地,其佼佼者俱是数一数二,这十二位女子定然是出类拔萃,有独到之处,才能从中脱颖而出。
海棠仙子眼望着宝钗,神色哀伤,她指着册上的那句:“情不情者,乃以不情为情,或曰用情于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