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缺人缺人缺人
且说到了九月里,烽火再起,北疆告急。北胡趁着俞国新帝登基,朝政不稳,大举南下。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沈嫣也有些忧心,历年北胡南下打草谷,都不如今年这般声势浩大。沈嫣猜测道:“或许今年北边有灾情。”
饶长开是个机灵的孩子,早就出去打听了一番,回来说道:“都说北边今年冷得早,八月就下了大雪,好多没收的粮食和菜都叫冻坏了。咱们俞国都这样,何况更北的北胡呢。他们牧马养牛羊为生,夏天才产的崽儿只怕活不下来,可不就要来抢劫了?否则就要轮到他们冻死了。”
都珂骂道:“什么强盗种子,自己活不下去,抢劫别人。抢东西也就算了,抢不走的一把火烧了,让别人也活不下去。老天都看不过去!”
沈嫣却担心另一件事:“若是逊帝,必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北胡抢完了,安抚一下边民也就算了。新帝是个刚强的人,如何愿意忍下这口气?”
接下来的事,果然如沈嫣所料,新帝勃然大怒,御驾亲征,三路大军往北而去。汴都的禁军也在其中,城里一下子冷清了不少。
饶长开偷偷与沈嫣说了一个消息:“大娘子,这回官家出征,那段侯爷却不在其中。照理,他是前锋大将,如何少的了他?”
沈嫣蹙眉,莫不是因为他的一半北胡血统,所以新帝不信任他?可段久一直长在俞国,对新帝忠心不二,竟然要受这样的猜忌么?
都珂却觉得理所当然:“北胡人凶残异常,又言而无信,咱们俞国又不是没人了,凭什么非得用异族?再说了,打赢了还好,若是输了,保不齐有什么风言风语传出来。这也是官家保他的意思吧?!”
沈嫣叹了一口气。她来自后世,深受现代观念的影响,对民族、血统之类的差别看得很淡,可是这个时代很多人恐怕都是都珂的这种想法。
难怪这次新帝点将,并没有用段久,也不知他作何感想。
沈嫣感慨了一番,很快把心思放到了义阳的砖窑上来。先前义阳杨文昌送了一批优质的火烧砖过来,“俱欢颜”项目的基本建筑材料已经备齐,趁这个空档,沈嫣便想着改造砖窑,扩大规模,同时烧制耐火砖。
沈嫣画了新砖窑的图纸,又写下了新的方子,使用黏土,加入氧化铝矿,烧制出来的砖在机械硬度和耐火度方面都比普通砖强上不少。
不过氧化铝矿不好找。沈嫣也写了一些氧化铝矿的特性,能不能找到就要看运气了。
此外,石灰窑也可以着手开建了。义阳附近石灰岩非常多,煅烧石灰不是问题,如今沈嫣有了垒砌石灰窑的高质量砖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石灰有着最广泛的用途,除了做凝胶材料,将来制作水泥、冶炼钢铁都用得上。义阳附近也有石灰窑,但规模太小了,成本又高,不能满足沈嫣的需求。
因此沈嫣虽然购买了一批石灰,但还是下定决心,这些必要的建筑材料,都宁可自己生产,这样才能保质保量。
义阳那里有皇帝参股的天工坊,有沈嫣扩建的砖场和新建的石灰窑,附近的山头又尽归沈嫣所有,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工业基地了。
杨文昌送了新制的窗户玻璃来,尺寸齐整,厚度均匀,透明度高,沈嫣见了非常满意。杨文昌见东家点头,心里松了一口气,又开始汇报其他工程的进度。
“石灰窑是最容易建的,我们的砖质量好,煤块又是山阳运过来的,不用我们花钱,烧出来的石灰又好又便宜,”杨文昌先拣好的说,然后才提到了耐火砖的事情:“官家赏赐的这些山头,我们都走遍了,并没有看到成片的矾土,倒是一个兄弟说,他的家乡巩县有这种东西……”
沈嫣听后,皱了皱眉,说道:“本朝历代官家的陵寝都在那边,此事不妥!”
杨文昌立刻说道:“那,小人还打听了一处,就是孟县那边也有矾土矿,如今已派人去了,不过那矿不是咱们的,得出钱买。”
沈嫣叹道:“买就买吧!谁叫咱没有呢?!”
杨文昌又说道:“听闻东家这里有好的木匠,我们正想着修磨坊呢。东家之前提到了风车磨坊和水力磨坊,如今我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就是缺一些懂行的工匠。”
有了磨坊,处理矿石更加省力,效率也大为提高。
但现在缺人,义阳的工坊、山阳的煤矿、汴都的工地,到处都缺人,这是沈嫣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没办法,谁叫现在北边打仗呢,城中中青年走了好多,自然人手紧张了!
沈嫣叹了口气道:“我与孙匠师说,匀出一两个人来,你们也请一些当地的木匠,一起把磨坊建起来吧。”
沈嫣将杨文昌送来的玻璃又转运到孙匠师那里,他一见这种新式玩意儿震惊不已,好半天才哆哆嗦嗦地伸手抚过,问道:“大娘子,这是……水晶么?”
沈嫣笑道:“比水晶还透明一些,打磨也容易,不过容易碎裂,你们做门窗的时候,要小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