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嫣不由得疑惑:这群人到底是什么人?又有何目的?
一会儿功夫,石磊匆匆来报:“大娘子,不过是一群偷马贼,如今已经全部擒获,侯爷让我护送大娘子您去成辉村的工坊。”
都珂松了一口气,道:“原来是偷马的,难怪这么大的烟雾。话说你们侯爷也好,我们大娘子也好,这几匹马确实是万中无一的神驹。”
俞国在没有收回燕幽十六州之前,没有牧马之地,所以哪怕有钱人也是用牛和驴拉车的。今次北胡大败,交付赎金和战争赔款之时,一半是以马匹等物资抵的。所以汴都富贵人家都渐渐有了良马。沈嫣的这两匹神驹,就是直接从北胡使臣手中买的。
难怪毛贼们蠢蠢欲动啊?但,真的只是偷马贼吗?沈嫣不置可否:如果只是这么简单,又何需段久出手?
沈嫣不相探究,点了点头。
天色渐晓,几人收拾一番,很快又上了车,与段久打过招呼后,往成辉村去了。
段久望着她们远去的身影,忽然想到方才暖香在怀的感觉,原来表面看起来不可一世的人,也有那般柔弱无助的时候。他心中不由起了波澜。
沈嫣这里又急行一天一夜,终于在天亮的时候赶到了成辉村。老成头和杨文昌在村口迎接沈嫣,颇为自豪地向她展示这半年来的变化。
进村的路,用碎石铺成,马车行过,虽不能说如履平地,但也非常平整了,两旁都修建了竹篱笆,很是干净。村子四周有瞭望塔,村里的半大孩子负责看守,每人每天也能挣上十文钱。
沈嫣掀开帘子,发现村民的居所也有了变化,之前是黄泥矮墙茅草屋,现在也出现了砖瓦房,毕竟义阳工场产砖块、石灰和玻璃这些建筑材料,价格也比汴都便宜许多。
老成头在一旁介绍道:“托了大娘子的福,不少村民原来在汴都找差使的,如今也回来了很多,村里孩子都多起来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和乐景象……难怪领导都喜欢搞基建呢,真有成就感啊!
车子拐了几道弯,便进入工坊区域,这里又修了新的围墙,守卫也增加了不少。沈嫣下了车,四周围看了一下,非常满意。
再往里,老成头就不能进去了,于是他在工场门口跟沈嫣告别,又邀请她参加明天村里的亲蚕礼,沈嫣笑着应了。
“往西走,往西走,请进入卸货区………”一个工人拿着个铁皮围成的喇叭,高声喊着。从山阳过来的运碳的牛车,驾轻就熟地进入指定区域,而一队小工已经推着车在等候了。
远处耸立的几个烟囱,正在吐着白烟,乍一看还真有点儿现代工厂的影子了。这里有沈嫣的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天工坊、砖窑、石灰窑都建在此处,日后沈嫣还打算在此建一个水泥厂。
天工坊的牌楼是官家亲笔题的字,方圆百里独一份,里头另设有守卫。往西走是砖窑和石灰窑。
既然义阳工场今后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那么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的保密工作就会日益重要。工场区域不能随意进出,核心业务流程也只有杨文昌这样的骨干才了解,对其他员工的管理也非常严格。
“我们给每个员工都配了腰牌,定了等级,每人的活动区域都有规定,上下班也有考勤记录……”杨文昌解释道:“比如挂着黄牌子的员工,那么就不能进入红色的核心区域,再往这边是办公区域,每个相邻的区域都有守卫巡逻……”
沈嫣又随着杨文昌进入了实验区,这里的进出就更加严格。
“即便是晚上也有人值守,之前大娘子说的‘双人制度’,也已经落实了,所有的实验记录和配方文件都锁在这个柜子里,钥匙要双人才能打开,每一次打开都有记录留痕……”说着杨文昌拿出一个本子,给沈嫣过目。
沈嫣看了看,问道:“我上次让你试制的水泥,进展如何了?”
一说这个,杨文昌显得有点兴奋,急忙回道:“大娘子,您给的两个方子,我们都试了。第一个法子,其实和烧石灰差不多,就是顺序上有点变化,做出来的东西非常好使,加一点水就会变成浆状,然后变得坚固,之前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第二种法子呢?”沈嫣追问道。
杨文昌道:“第二种法子麻烦了点,另外就是水泥凝固的时间也比较久,但是也有一个好处,更加防水、耐……腐蚀的效果也更好!”
沈嫣点了点头,“两磨一烧法”是现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紧缺的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没想到在这个年代也备受肯定。
一旁陪同参观的男子插嘴道:“大娘子,您从前说的沼气池,您看,我们是否要试上一试?如今有了水泥和石灰,咱们建造沼气池应该不是难事了。那沼气果然如您所说,一点就着,那么方便么?”
沈嫣抬眼看向他,他连忙拱手,做自我介绍:“小的名叫王狗剩,是关梁大哥介绍我过来做事的。”
杨文昌道:“这小子很喜欢钻研这些,今次水泥的实验,他出力不少。”
沈嫣闻言道:“狗剩就做个小名吧,你觉得‘国胜’二字如何?”
王国胜大感兴奋,此次俞国大胜北胡,收复燕幽故土,“国胜”这个名字,听着就很应景。沈嫣又鼓励了两句,然后说道:“你们把图纸给我瞧瞧,先做小规模试验,务必注意安全!”
杨文昌和王国胜赶紧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