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且说沈嫣打算投资洛城,其实也有赌的成分。就算她猜中归元帝有迁都洛城的想法,但这想法能否实现、文武百官是否支持都是一个未知数。
退一万步说,即便迁都成功,都城的具体位置还是不能确定,她投资的土地能涨多少也是未知的。
沈嫣进入洛城,伊阙关隘的夯土城墙爬满了绿苔,曾经歌舞升平的上阳宫也化作了断壁残垣。此时,白马寺钟声已撞碎暮色,沈嫣看着滔滔流淌的洛水,只能将怀古的忧思暂且搁置。
第一站是离洛城最近的小庄子,这一家打算搬到燕山西路去,一问才知道,他们主枝就在那边,朝廷收复燕幽十六州后,他们打算回归故里,一大家子也好团圆。
这个庄子虽然小,但是这家人爱惜土地,都是精耕细作的,哪怕这回要搬走,春耕也没有停下。沈嫣痛快地付了两千贯,让原先的两户佃农仍然留下,仍然沿用“玉冠庄”的名字,因这里的温泉修得像一朵莲花,因此得名。
第二站便是洛城南边的一处山庄,本来沈嫣没抱多大的希望,谁料这里却给了她最大的惊喜。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一半是山,一半是田,产出也佳。
沈嫣有些不解:“我看此处极好,不知为什么要卖?”
中人说道:“这原是大户,他死后分家,这一处是小儿子的。小儿子跟着妻舅家里合伙做生意去了,这里也没人管,索性就卖了。”
沈嫣点点头,他们这个时代,商品经济萌芽,很多人不愿从事最辛苦的农业生产,转而将资本投入工业和经商,整个社会对工商业的管制在放松,歧视也随之减少,确实是一个创业的好时代。
当然,还是有一些规矩存在的。沈嫣目光闪动,想起新郑的那个程员外,心里一声冷笑。
中人又带着他们看了房子,因为没有人居住,年久失修。中人尴尬地咳了一声,道:“大娘子也可以另起一幢。”
造房子是沈嫣的强项,但是价格最好还是要压一下的,于是她闲闲说道:“另起房子多麻烦,修整也是要花一番功夫。”
刘大山趁机拉过中人,窃窃私语道:“你想想法子,不过让个几百贯,大娘子就应了。真要修房子,这点钱哪里够。难怪这原主都不回来住了。”
中人与他拉扯一番,最后又报了一个两千三百贯,可见他原来开价的时候就是预备买家要砍价的。
沈嫣也同意了,爽快地给了银票,银子和铜钱当中还有一个转换比例,也就是说这个中人又能小赚一笔,当即乐得合不拢嘴。
他带着沈嫣来看此处温泉的源头,果然这里出水量比玉冠庄还要大,附近温度也比山下高。如果冬天住到此处,想必暖意融融的,是个过冬的好地方。
沈嫣买下后,依然留下了原先的佃户,之前定的租子也没有变。佃户过来给她磕了头,只因原主本就不管这处山庄,定的地租比较低,这几年他们小日子都过得很好。沈嫣萧规曹随,也不愿在地租上做什么文章。他们都感恩戴德的。
晚上,佃户们收拾出了最整洁的一间房,请沈嫣住下。都珂带了她们自己的褥子床单和被子,服侍沈嫣睡了。
山庄里非常安静,能听见风声、虫鸣和鸟叫声。晨曦微明,沈嫣缓缓睁眼,昨晚这一觉睡得不错,于是在心里给这里取了个名字叫“好眠山庄”。
用过早膳,她又在庄子里走了一走,心里规划着,若在这里建一个温泉疗养中心,离洛城不远,风景又好,还有温泉,如果再设计一套养生套餐,应该会很有市场吧!或者做成一个他们内部的职工疗养中心,作为职工福利的一部分,也算走在时代前沿了吧!
看完了风景,沈嫣便要赶赴最后一站,位于洛城以西、通往大兴路上的一块地。大兴、洛城,曾经的西京和东都双子星,如今都没落了。
不过与当地人接触下来,发现在他们身上还能看到曾经辉煌留下的印记,谈起故乡都带着一种自豪,做事也不紧不慢,不会把对功利的渴望放在表面上。跟他们打交道,沈嫣觉得生活节奏都慢了下来。
沈嫣看了这块地,就在“两京驿道”靠近陕州的边上,平白荒废着,稀稀拉拉种了点菜。听说这地并不肥,即便种了,长势和收成也不咋滴。这块地是属于关中大户李家的,他们想卖了,另置一块肥沃的土地。
听说沈嫣愿意买,开了一个适中的价格,沈嫣也象征性的压了一百贯,对方一口答应,双方顺利交割。
沈嫣看了下这块非常平整的废地,心里也有了规划,这块当做商业用地,建个宾馆、餐厅、商场、娱乐和仓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体,给古代人民一个小小的震撼,不为过吧?!
她想得美了,还要傻笑两下。
刘大山全程陪同,之前在新郑遇到那个不上道的程员外,他憋了一肚子火,如今顺利拿下三块地,他这才松了一口气,也有心思陪沈嫣多逛逛了。
“大娘子,此处建个客栈,离洛城大约两天的车程,在这里休整一夜,第三日就可以进洛城,故而位置极佳……”刘大山分析道:“这里离黄河也不远,货物可以在这里中转。您这块地平白荒着,做成塌房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