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势在必行
“嗯,你这里着实不错”,沈嫣在这个临街的门面房里转了一圈,“虽然小,但是位置好,出门方便……”
刘大山谦虚地笑道:“都是托大娘子的福,时时照顾我的生意。这两扇窗子还是您送的呢!”
沈嫣挥了挥手,意思是不值一提。她打趣道:“我可听说了,如今你是汴都里最风光的中人了。那些退伍的士兵、裁撤的厢军不是都找你介绍门路?”
刘大山嘿嘿一笑:“大娘子,您陕州那边缺人不?我正好有一批兄弟,从前就在龙城军资库做事的,他们点检、巡防、出入库相关事务都很精通,您那里的塌房建成后,他们可以即刻上手!”
沈嫣道:“那敢情好,你荐他们来吧,我要亲自见见!”刘大山连忙说好,又问道:“大娘子,我正发愁呢,您说我这里该取个什么名儿啊?”
沈嫣最后扫视一眼,想起穿越前各种老兵烧烤、老兵代驾之类的,笑道:“我看,不如叫‘老兵中介所’!”
刘大山听完,眼睛一亮,目送沈嫣的马车离去。
沈嫣才回到家,就见饶凤在焦急地踱步,看到她连忙上前道:“您可回来了。官家要召见您呢!”
沈嫣心道:来了!
于是沈嫣从书柜的盒子里拿出一张纸,叠好塞入袖中,随后跟着饶凤进了宫,照常往柏华殿来。
皇帝接见外命妇总有不妥,每次都有郭飞瑶在。沈嫣先行礼请安,归元帝立刻赐座,说了几句闲话,就转到正事上来。
“沈卿想必是听到迁都的提议了吧!”皇帝喝了一口茶,问道:“不知你怎么看?”
沈嫣能怎么看?她可是真金白银支持迁都的,洛城附近的地,都买了三块,陕州——云来客栈一期都已经破土动工了,她会提反对意见么?
不过,皇城司不是吃干饭的,沈嫣的举动,归元帝未必不知道。所以沈嫣不宜大肆鼓吹迁都,以免归元帝觉得她私心太过。
沈嫣泛泛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话,最后小小拍一句马屁:“官家高瞻远瞩,明见万里,自有主张!”
归元帝无奈笑了笑:“迁都一事,有人说好,有人反对。那一日段久进宫,说了一个‘把砖头搬到城南、再搬到城北’的故事,他说,是你跟他说的。”
沈嫣心中腹诽:这个大嘴巴,怎么什么都跟皇帝说啊!
郭飞瑶问道:“什么故事?砖头会搬家?”
沈嫣便又讲了一遍,随后补充道:“也不知是哪里看的故事,年代也不可考了,那会儿天灾人祸,民间生活困苦,宰相便通过扩大国家开支,给流离失所之人一个以工代赈的机会。如今不一样,政通人和,海宴河清……”
归元帝听得笑了起来,这个沈大娘子才智不输朝堂上的相公,简单几句就把这经世济民的学问说清楚了,还顺带拍他的马屁。
他摆摆手,说道:“亦有几分相似之处,如今朝廷上下竟有厢军四十万人,真要打仗,还指不上他们,但花费却要朝廷承担。朕无奈裁撤厢军,此次经略燕幽,去了两万人,疏通永济渠和汴都四河,又去了两万人,再有就是开凿运河了,又去了五万人,朕知道,不能随便把人的饭碗砸了,也得给他们寻个营生。那位相公说的,和朕的想法不谋而合。”
沈嫣道:“官家圣明,处处为百姓着想,是我们的福气。”她的口气无比真挚,让归元帝听得很舒心。
归元帝也不由地吐露自己的担忧:“可是,这花的还是朝廷的钱,若是要迁都,再建一座都城,浩帑巨费,未免有劳民伤财之嫌。”
沈嫣趁机取出了袖子中的纸,恭恭敬敬呈上:“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材料,叫做水泥,与三合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无需用到糯米汁等物,存储及使用优于三合土,或许官家用得上。”
“哦?”归元帝接过一看,并不是很难,打算叫来工部尚书在,让他去试试。
这个沈大娘子,真是个务实之人,她从来不喜空谈,总是给出一些实用的点子,有些时候,比朝堂上夸夸其谈之辈强多了。
沈嫣的这次觐见,给了归元帝两个启发:一是迁都虽然花费巨大,也会带动“经济”发展,让皇帝对“经济”两个字有了新的认识;二是设法降低建设成本,等修完运河,那些契奴战俘可以接着去修城墙和宫殿,免费劳力,不用白不用,沈嫣给的水泥方子若是能成,材料方面的花费也可以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