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穿越之我是地产大亨 > 第53章 第五十二章 开工不能停

第53章 第五十二章 开工不能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五十二章开工不能停

这几个山头被归元帝赏给了沈嫣,沈嫣也不愿意荒着,所以让杨文昌先行勘探一下,发现没有矿产,沈嫣便让他引种了一些茶树。

也不知杨文昌怎么找到的这户茶农,他们说的话,没人听得懂。好在他踏实肯干,对茶树也是真心喜爱。

这片茶园中的茶树,虽然是异地引种的,但目前长势喜人,看着存活率很高。

沈嫣一番攀谈,发现这户何姓人家是两浙路会稽人,而沈嫣曾经在台州生活过一段时间,跟他们交流毫无压力。

“大娘子,现在是夏天,还看不出来,”老何头实事求是地说道:“如果能挺过今冬,那才算是引种成功。”

沈嫣明白,如今正是小冰河期,气候比较寒冷,从两浙路引进的茶种,能否在中原存活下来,确实是一个问题。

“当然,我们已经是挑比较耐寒的品种了,”老何头指着一片茶树说道:“比如这些,就是比较低矮的,我们又进行了修剪,进入秋冬之后,如果天气大寒,我们可以铺油毡子,希望能挺过去。”

这种做法,和现代农业有些相似了,现代大棚种植,冬天也能吃上果蔬,不过他们是临时搭油毡子保暖。

“不错不错,你们有心了!”沈嫣夸道:“我倒是会造玻璃,但玻璃搭成暖房,成本就有些高了……”

老何头说道:“天工坊造的玻璃,小的也去瞧过了,真是了不得!不过那个太重,拆卸不方便。茶树还是需要透气的,尤其是山上的雾气,对茶树有好处!”

难怪现代茶商,会鼓吹高山云雾茶呢,原来湿度和气候真的很重要。

沈嫣从老何头的种植经验中也悟出了一些道理。

"老丈,你与我说说你们的制茶工艺吧!”沈嫣说道。

这个时代以团茶为主,经过采茶、蒸茶、榨茶、研茶到最后的造茶,也就是压模成型,算是结束。最后到品茶人手中,已经是饼状的团茶了。

俞国人,又特别讲究风雅,进贡的团茶茶饼,饰以龙凤纹,极尽奢华,皇室专享。沈嫣在宫里的时候,闲来无聊,点茶为乐。

但她现在是个大忙人,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来玩这套茶道了,因此很希望能够喝到后世的散茶,品饮方便,而且营养价值更高。

因为传统的这套制茶工艺,在榨茶和研茶的过程中损失了太多的茶多酚、□□、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水溶性营养物质,更加注重口感、形态和仪式感。大娘子们、小娘子们更是将斗茶作为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自己的点茶技艺、仪表仪态和文化修养。至于茶叶的营养价值,则被忽略了。

像沈嫣,从前作为画图牛马,每天两杯咖啡打底,下午如果有同事请喝奶茶,她则以奶茶代替,看重的就是饮料的提神功能。

这个时代的团茶制作工艺,茶叶中的□□大量流失,根本感受不到提神醒脑的功效,沈嫣便觉得不习惯。午后一杯,等于白费。

更别提更加容易被高温和榨汁所破坏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了,经过这一番操作,那真是所剩无几了,白白浪费了这么有营养价值的饮品。

因此,沈嫣决定改进工艺,变团为散,她也可以喝上现代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奶茶。

沈嫣便跟老何头讲了现代绿茶和红茶的加工工艺,当然,她说得也比较保守,只是鼓励老何头尝试一下。

沈嫣曾经看过几个茶文化纪录片,对基本工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她粗略讲了一遍。

老何头听完,说道:“大娘子,您说的绿茶,我们来不及做了,今春头采已经拿去制茶了,但是您说的红茶,我们还来得及,正好采摘的那些夏茶可以用上。要不,我们试试这个?”

沈嫣看到他愿意尝试,很是高兴,说道:“既如此,你就试试吧!你要定制什么工具,成辉村都有的,另外那里炭火也很充足,你要低温烘焙之类的,都能满足。你有什么需要,尽可以和发祖说!”

老何头一一应了。他们一家被请到义阳,本来想着大展拳脚,让东家看看自己的本事。但是沈嫣几次到义阳,都没来看茶园,他们也有点灰心了。

如今沈嫣跟他说了一些新的制茶工艺,他虽然没听过,但是不知怎的,这位女东家说话极有条理、显得成竹在胸的样子,他就很想试一试,看看她说的是否能成。

这会儿老何头已经摩拳擦掌了,他隐隐有一种预感,他将做成一种新的茶,跟以往的茶饼团茶完全不同的东西。

沈嫣又在茶园转了一圈,发现这里零零星星还有一些原生的果树,她倒不太在意。又走走停停,看到老何头一家住的房子,跟成辉村村民的房子,可不好比。

村里在工场工作的村民,有的已经起了砖瓦房了,甚至拿到奖励的员工,按上了天工坊出品的玻璃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