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多年都没有回来过了……”黛玉坐在一只小船上,看着岸边来往行人,天空落下几点小雨,颇有古时江南水乡的感觉。
宝钗知道,黛玉父母早亡,曾将她送去贾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出国留学再回来,她也没再回老家的城市。就连清明祭祖,也是在他乡焚香烧纸聊表哀思。
黛玉好像没有回家的勇气了。
大概是最亲近的人都离开了,没有人的家已经算不得家,一个人回来只能徒增伤悲。
“水没有当年清了。”黛玉鞠起一捧水,叹了一声,又任水从指缝中流走。
“工业化发展总带来一些弊端,可悲的是我们现在也离不开这些发展了。”宝钗坐在她身边,看着水中几尾小鱼揺着尾巴离开。
“挺好,让美好的记忆活在过去,这样才能永远珍藏它们。”黛玉把湿手在衣服上蹭蹭,翻身枕在宝钗膝上,看着天上的小雨丝划下来,打在她的脸上。
“让美好的记忆活在我们的精神里,并在此刻当下好好享受,再去展望并非100%完美的未来,那才是它们的意义。”宝钗伸手覆住黛玉的眼睛。
黛玉抓住她的手。
“也许你是对的,我想回家看看。”她轻声说道。
……
林家在偏郊区的地方,有一片他们的土地,里面盖了好几栋小楼带一个庭院,也是黛玉曾经的乐土。
这里已经成为废弃旧宅。
大门不知被谁撬了锁,歪倒在一边。
黛玉在门口站了很久。
小时候她身体不好,又对世界充满好奇,林如海给她找来各个领域的专家当老师,后来身体养的好了些,为了弥补小时候出去少的遗憾,林如海一有空就带她和贾敏出去游玩。
那也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记忆。
她想向前一步,却又想到病床上母亲的病容。
枯黄,衰败的脸,见到她后肉眼可见的恐惧,让王阿姨抱走她,带她回家,接着就是贾雨村的催眠。
再后来,就是冰冷的碑和终日悲伤的父亲。
黛玉停在大门口,心就像落进深海,没有可以抓的,没有可以织成的,就那么孤零零的潜在海里。
宝钗握住她的手。
心找到了落脚点。
“好久没回家,都破成这样了。”黛玉反握住她的手,微微笑的走进林家。
“……”
“这里的二三层是小图书馆,三层都是我爸的藏书,二层嘛,大家都能看,什么书都有,各种配图都很漂亮,我很小的时候身体弱,医生让少出门,我就天天钻在书堆里。有时候无聊的狠了,我就随机挑一本书,选一张配图,想象自己身在其中,跟随主角们一起冒险。”
“这么一想,就能想一下午呢。”黛玉笑吟吟的带宝钗进入第二层。
这里的书还剩不少,当初林家夫妇离世后,黛玉回来处理过家事,大部分东西都留下了,但是很多书被她捐赠了出去,只留一些老旧书本在这里,一直没人动。
她捡起一本带插图的游记,打开第一页,是一群孩子扬帆起航,要去未知的远方新世界。
“这张图让我遐想了好些天,后来真的出海了,又被太阳晒半死,让海里的死鱼吓半死。”黛玉摇摇头,将书本放回书架,“美好总是存在于想象中。”
“我也出海过,那次偷偷跟着我一个水手朋友出去,我特别兴奋,但一路漂流,中间有几次迷失航道,我晕船,晕乎乎的又吐,难受的不得了。”
“直到有一天晚上,暴风雨袭来,船长吓坏了,招呼全船人起来往海里扔行李要逃离那片海域,那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但那晚的暴雨,雷电,突然让我感受到了活着的意义。”宝钗拿过那本书,看着扬帆起航的孩子们。
“哦?什么意义。”黛玉笑道。
“我在这里,这就是意义。”宝钗看着黛玉。
黛玉垂眸深思,半晌才伸懒腰般伸出双手勾住宝钗的脖子,笑的有些让人看不清:“我就说,你要是当了心理医生,成就一定很高。也不对,你这样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就高高~”
“你也一样。”宝钗说道。
“我啊,对某些时间固定,业务固定,一辈子看不着头的工作深恶痛绝,我只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欢的东西。”黛玉松开手,走到落地窗前,看着窗外松树依旧昂扬不灭,“幸好他们给了我足够的环境,让我可以去做我愿意做的事。”
“我已经很幸运了。”
“我也很想念他们。”黛玉看到窗边一本画册,那是她的九岁礼物,精装画册,画着历史中所有失落的古城,那本册子几乎有当初的她的一半高,她必须放在地上才能看。
“庞贝古城?”宝钗半蹲在她身边,陪她翻看这本巨大的画册。
一座被火山灰淹没的国家,曾几何时能与罗马古城比肩,可当自然界要毁灭它,也只是一弹指的功夫。
黛玉叩上书本:“走吧,去别处看看。”
二人穿过庭院回廊,黛玉停下脚步。
当初贾雨村与她互相催眠,场景就是在这里,那一天雪下的很大,而今天却只是小雨纷飞。
“以前上贾雨村的课,我总会着急忙慌的跑过这条路,每次都踩点到。”黛玉咂咂嘴,露出怀念的神情,“虽然那家伙该死一千次,但我还是好怀念过去的日子哦。”
“过去的他不是现在的他,怀念吧,记住过去的他,送现在的他进监狱就好。”宝钗说道。
“宝姐姐真是伶俐,三言两语的就让我不难过喽。”黛玉笑了。
二人来到林如海的房间前。
黛玉敏锐发现,这里的地面,没有那么多灰尘,似乎近一段时间有人来过,还打扫过。
她推开门,林如海的书桌上放着一捧干了的白菊花。
“丁默…”黛玉低声道。
“你怎么知道是他?”宝钗问道。
“他的理念很冷血,我重启回忆后对他有了新的认知。他想的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有恩还恩,他把那些东西量化,具体实施,不带一点多余的情感。”
“比方说我爸把他带回来,养他五年,给他请家教,对他也很好。他会把这件事折算成回报,他有时候出去做了什么小发明小玩意,会专门给我爸一份。我爸爱看书,眼神不好,又不爱戴眼镜,他发明了看书透镜,放在书桌上,透过这片透镜看书,清晰光亮不伤眼。我爸还觉得他特乖巧,以后肯定知恩图报。”
“现在他没在了,丁默没途径回报,只能回来打扫打扫他的房间送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