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沉渊何止 > 第43章 43

第43章 4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因为朝堂内乱而沦落民间的一朝太子,居无定所,无依无靠,穷困潦倒。

正值冬日,饥寒交迫。

他到了座城镇,在雪中衣衫褴褛地敲响无数人家的门。

没有人理他,甚至有人把他踹倒进雪地里,骂道:臭乞丐真晦气。

他以为自己会死在那冬日,绝望中敲开了一家门,门匾上写的是:妙桑府。

开门的下人见他趴在门槛边上,未关门,转身走开。不久门后出现一位书生模样的青年,满目悲悯,扶他起身。

——本应向黑暗妥协,你却让我睁开眼睛,看到冬日里最明亮最温暖的一束光。

书生收留了他,他在府上住了段时日,逐渐了解恩人家中情况。

书生出身寒门,后中举入仕,成为当地颇有声望的文官。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成家室,当时已是有妇之夫有子之父,府上常伴妻儿戏声。

书生忙于官务,早出晚归,又体谅家人,不让他们等他。

夜间妻儿或许早早入睡,但总会有人提着一盏灯站在门前等候其归来。

书生看到他身上的才学,但他似乎只愿屈居在府中当个小家奴,不忍埋没人才。一年后,他终于肯听劝离府。

“人各有命,你的命,在别处。”

“我的命是你给的,你让到别处,我便到别处。你希望我回来么?”

“……再别回来。”

“……好。”

-

余后二十多年,府门前再无一盏被提着的每夜亮起的灯。

但妙桑府隔壁那座荒门前挂的两只破灯笼,却亮了二十多年的夜。

那光可以照到妙桑府。

朝廷三年内乱平定后皇上下诏天下,召失联的太子回宫。而在外八年的太子于内乱结束五年后得以回宫时,却出让太子位,再度离开,二十多年不着宫。

原来是回到了妙桑府,买下府旁边的荒宅住下来。一人深居宅中,白天不示人,夜里不点灯。过路人仅听到过宅内有人扫地的声音,邻里皆传废宅内住着个怪人,不敢靠近。

废宅内有座很高的阁楼,在阁楼上可以看到隔壁府中景象。他喜欢在黑暗中目送府主人清晨离家的身影,喜欢注视夜里灯光透出窗户的书房。

府夫人早逝,他看过她的白色葬礼。

夫人死后,府主人未再娶,平淡而又更加忙碌地活着。

他看着府中三子长大成人,看着府主人为家业操劳,慢慢变老。他发现府主人依旧同初时一般……清淡,忙务时清淡、丧妻时清淡、教子时清淡,衣食住行与谈吐,同样清淡。不过,从前好一些吧,起码笑过。

他怀念他的笑。他更多地看到他叹气了,为官务、为家、为三个不成器的儿子,他一定很累。

受制着,挣扎着,适应着。

他好想将他带离周遭的一切,但他不会愿意的。他只能站在他身后,站很远,连影子都碰不到。

但他们不是全无交集,只是靠近时中间隔着他小心翼翼制造的一堵“墙”。就像妙桑府与废宅之间两道墙壁划开的界线,他或许可以拆掉废宅的这堵墙,但对方不可能拆掉自己家那堵,于是墙被好好地保留着。

府主人并不是毫无察觉,隐隐觉得似乎有什么在暗中帮助自己,比如有很多次陌生人投来善举,很多次家中生乱遇难,却有惊无险莫名被摆平……但他又想不明白异常出自何处。兴许如儿子奉承他时所说的,他一生为官清廉,是天在庇佑。

而他不会知道,此“天”,在背后庇佑的究竟有多少。

事情败露那年,两者都已是年至半百之人。

妙桑家长子因赌博欠债,差点被剁双手,家中不知。长子带着钱去还债时傲慢愚昧,被逼问背后金主,不敢说,遂遭势利者诬陷其行不义、偷盗敛财,还闹到衙门去。

恰逢府主人家中静休,废宅主人暗地封锁了消息。为防为官的妙桑家主受牵连,他去了衙门,现身示众。

正值舆论从妙桑长子不学无术转向其父妙桑官人“贪赃枉法”,他出现了。本来已想好对策,皇室信物都带了。

怎知妙桑长子胆小怕事狼心狗肺,为自保而当众与之撇清关系,当场说破。说就是他,他给的钱,说与他不熟,只知道他住在妙桑府旁的废宅里偷偷监视了妙桑府二十几年,说他龙阳之兴,迷恋家父,一厢情愿……

一时间,在场精神大震。

而他不辩驳、不发声,闭上已然沧桑的双目。心想,这天还是到来了,原还想守他到死,现怕是不行……

说得没错啊,哪里错了?

怎么他没掩饰好,连个小后生都看得出来?

一切终将结束,他放弃了,裹紧衣中信物——污了自己,不能污了皇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