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的事儿。”璟雯蹲在箩筐旁拆下并整理绑在上面的书袋。
“先生辛苦了,要不要今个儿留下来做客,咱吃菌子焖鸡。”
“你家菜全是药味儿,我尝了几天药,不想再尝了。”璟雯说。
“药材养生,吃多点没什么不好。”
“生要养,精神也要养。”她将书袋提起来本想挂在肩上,却被身边人夺去帮她提了。
“可以不放药材嘛,这次的饭菜都不放药材,如何?”老人仍想挽留。
“我不信你家锅,这么多年,没准腌入味了。”
“哈哈,先生说话真逗。”
“走了哈。”璟雯挥挥手。
“先生何时有空给我弟子讲讲课呀?”老人问。
“你讲就行,我自己还要上课呢。”
“忘了问你身边怎么多了个大兄弟?”老人又道。
“……捡的。”
“出门一趟捡个俊郎,先生终于走桃花运了?”
“看你的书吧。”
薄帮她提着书袋走出医馆门口,她说自己要去上课,私塾外人不能入,让他先在外边溜达。
医馆隔壁就是一家私塾,可以听到里面传出少男少女的朗朗书声。
“你要……上学堂?”薄流露出惊色。
“嗯,”璟雯应,“张先生诗文讲得好,我恰巧这方面薄弱,有时会去听一听。”
“张先生?”
璟雯解释得简单明了:“张先生和张伯是兄弟,出自书香世家,张伯开医馆张先生开私塾,我给他们家送的草药和野菜是我上课的学费。”
薄想了想道:“这学费,会不会太贵?”
耗费数日以及那么大精力采得那些草药,换得的只是有时去上上课?
她却说:“不贵,一次可抵半年,反正我也喜欢采药。好了,你溜达吧,我上课去了。”
璟雯想要回书袋,薄问她:“你上课要看这些?”
“不用。”
“你怕我带书跑了?”
“不是,这些书重。”
“我帮你拿。”薄抱着书袋道。
“你是不是想看?”璟雯道,“你可以看。”
“我……”
他单纯想帮她拿,让人家收留,总该做些什么不是。
璟雯将书袋留给他,自己走进私塾。她刚在位子上坐下没多久,薄后脚就溜到了她旁边,同她坐在一起。
“你怎么进来了?先生肯放你进来?”
“我说同你认识,也给了银子,放心我不会打扰你。”
“好吧。”
此间正值学生们自由背诵诗文,讲台上的教书先生来回踱步,亦在一本正经地拿着本书吟诗。
私塾里坐着的十岁左右孩子居多,也有近弱冠的年轻人,璟雯看着成熟稳重,大概是这里年纪最大的,旁边向她请教某个字词的读音或含义的小朋友唤她伊姐姐。
又是先生又是姐姐,她在这个地方担任着多少角色?
璟雯翻着案上书册,身边人看她翻,听她说话。
“你读过诗么,不少诗句深得我心。”
“什么诗句?”
薄听她念起诗,女子神情专注,声音温和中透出自己感悟出的情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