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邓氏姐妹对视一眼,最终还是邓玉琬开了口。
“乐意之至。”
目送邓氏姐妹告辞离去,安琇玉不解地看她。
“这两位姑娘明显对阿月有敌意,阿月怎么?”她不解地蹙着眉心。
“人多才热闹。”魏舒月故作神秘地笑笑。
安琇玉很快反应过来,笑骂道:“你这小妮子也不怕太子殿下会生气。”
“生气才好呢。”魏舒月满不在乎地回应。
二人一面聊天一面挑选彩线。
“阿月穿针引线的手艺我是永远都比不上了。”安秀玉手里拿着绣花针,语气有些怏怏。
魏舒月莞尔直笑:“姐姐说的什么傻话,我只是会穿针引线,对女红那是一窍不通,哪比得上姐姐一双巧手。”
一句话把安琇玉夸得不好意思起来。
挑好彩线,付完账,二人出了门,眼尖的魏舒月远远地就见到兄长和一个女子站在一块儿,也不知在低语诉说些什么?
“阿月,你去哪儿?”安琇玉疑惑她是否走错了方向,连忙跟了过去。
“二哥!”
走得近了,方才发觉魏明朝身边的女子正是刚刚在绣铺遇见的那位绿衣女子。
“阿月?”魏明朝见到妹妹略显紧张。
“她是?”魏舒月淡淡的视线落在女子脸上。
绿衣女子也在打量着她。
“这位是柳记豆腐的老板娘。”魏明朝连忙介绍道。
绿衣女子绽开笑容,温声软语道:“这位就是魏大人经常跟我提起的小妹罢?长得如花似玉,叫人看了就喜欢。”
魏舒月蹙眉,细细审视起了二人。
“你嫂子近来就爱吃豆腐,这不听人介绍柳记的豆腐做得最是鲜嫩,我时常光顾,一来二去的就跟柳老板熟稔了。”
魏明朝这番解释倒也合情理。
魏舒月淡淡一笑,“二哥和二嫂感情最好,我又怎么会怀疑二哥在外面拈花惹草呢?”
浅浅的一句警告,希望兄长会自省。
“阿月说的什么胡话。”魏明朝讪笑着,神色老大不自在。
告别了兄长,魏舒月和安琇玉往茶楼走去。
方才的那一幕,在她心里种下了一根刺,她始终不能释怀,因而有些心不在焉。
为了印证兄长所言是否属实,魏舒月把兰馨叫到跟前来低声交代了几句话,兰馨点头答应后悄然离开。
几人用了茶点后,又在市集逛了逛,方各自归家。
回到府里,魏舒月吩咐青梅将买来的东西给母亲和两位嫂嫂送去,招呼兰馨回了清风院。
兰馨一面给她斟茶倒水,一面回道:“奴婢去查探过了,鸡鸣巷确实有一家柳记豆腐,老板娘叫柳玲珑,是个二十来岁的美貌妇人。”
魏舒月端着茶盏的手顿住,暗自忖度,或许真是自己多虑了。
“那你可有见到那位柳玲珑?”
“那倒没有,奴婢去的不巧,听街坊大娘说柳玲珑出门去了。”
魏舒月点点头,没再追问。
——*——
回来两日了,李驰整理了杜从坤一案的卷宗,亲自去往甘露殿拜见皇帝。
“殿下请。”
高公公笑眯眯地领着李驰入殿。
皇帝正在作画,抬眼望了望太子,复又垂下继续手里的巨作。
“回来也不好好歇息两日…”
李驰淡然一笑,先行请过安方回道:“这是云州留义县官商勾结侵占农田一案的卷宗,儿臣整理好了来呈与父皇。”
皇帝闻言手里一顿,将笔搁置,对高公公传达了个眼神。
高公公会意,从李驰手里接了卷宗奉到皇帝跟前。
皇帝坐下,默默地展开卷宗,细细审阅。
殿里静默了许久。
大约一炷香过后,皇帝合起卷宗,眉头紧锁,思量了会儿,才抬眼向李驰看去。
“皇儿这件事情办得很好。”他深感欣慰地颔首夸道。
“国之蛀虫,不可不除。”
李驰泰然处之,附和道:“父皇圣明,儿臣深以为然,故而启奏父皇派遣钦差使臣前往各地,彻底清查腐蚀社稷之毒瘤,还海晏河清。”
皇帝深思良久,将卷宗往御案上一掷,似有心试探,“皇儿觉得朕该派遣何人?”
李驰坦诚说道:“儿臣心中确是有了人选,但凭父皇定夺。”
“说说看。”皇帝换上鼓励的语气。
“户部侍郎韦行望,监察御史许闻灼,还有金吾卫上将军徐广凌。”
李驰口中的这三个人,韦行望圆滑世故,许闻灼和徐广凌是出了名的不畏强权,面冷心硬,这样的组合倒是极为适合作为全国巡查的人选。
皇帝赞同地微微颔首。
父子俩又探讨了下个中细节方散。
从甘露殿走出来后,荣卓追上了李驰的脚步,在他耳畔低声汇报。
李驰脚步顿住,略一思量,嘴角绽开一抹浅淡的微笑。
徐走两步,恰好遇见了永宁公主。
“太子哥哥!”
永宁公主提着裙裾飞奔过来。
“仔细摔了。”李驰轻轻扶了她一下。
永宁公主噘着嘴,十分委屈地控诉道:“太子哥哥回来了也不来找我玩儿,也不让我去找你玩儿,是当真有这么忙?还是有了小嫂子就不要我这个妹妹了?”
“胡说八道。”李驰揉了揉她圆圆的脑袋。
“我才没有胡说…”
“乞巧节孤会陪你。”
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惊讶的不止永宁公主,还有荣卓。
“真的?”永宁公主眼里熠熠生辉,兴奋极了。
“嗯。”李驰颔首。
既然魏舒月邀请了邓氏姐妹,应该也不会介意他再多邀请几人,他心中如是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