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佳月望向身旁一直静候的小太监,吩咐道,“带四阿哥回永和宫,好生照顾。”
“是,贵妃娘娘。”小太监肃然回答,伸手扶起四阿哥,准备搀扶着他离开这银河如洒的寒冷院落。
---
春日的阳光虽然和煦,但其温暖之光似乎并未完全触及紫禁城内阴暗的每一处角落。屋檐之上,石雕的神兽静静地蹲伏着,它们那冷冽的石质眼眸仿佛已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化。对于宫廷内部复杂的情感纠葛,这些沉默的旁观者早已经习惯了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审视。
在这样的春日里,咸福宫传来了消息。宣嫔的病情不仅奇迹般地好转,她更是康复到能够下床行走,作为对她病情转好的慰藉,皇上特别敕命,正式将其册封为妃。皇上对此表现出了难得的关注和悉心,赴宁寿宫,并在太后面前自责疏忽,跪了整整一个时辰,表达自己的悔意。太后被这份孝心所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此等母子情深的故事,迅速传遍了整个紫禁城,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佳话。
尽管如此,对于皇贵妃因涉嫌谋害而可能受到的责罚,太后却似乎意外的保持了沉默,至今未有任何处置的消息传出,这不禁让整个宫廷中人感到一丝诧异。人人都在暗中猜测,究竟太后对于皇贵妃将采取何种措施。这份未知使得皇宫中的气氛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着太后的每一个决定,期待着这场宫廷之中的掌权者如何平衡与处理这一复杂微妙的局势。
在景仁宫内,佟佳月优雅地端坐于贵妃椅之上,她的手中轻握着扇子,缓缓地摇晃着。晚心站在一旁,眉头紧锁,不解地询问:“太后对皇贵妃的处理,并未见到任何明确的责罚,这种维持现状的态度背后,是何用意呢?难道是另有深意?”
佟佳月的声线温和而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话语却透着深邃的意味:“太后之所以采取如此手法,正显示了她的睿智和深邃。未出手而使皇贵妃自感压力,正是其用意。太后这番不急不躁的策略,远比直接的惩罚来得更加深远、微妙。”
晚心如同醍醐灌顶,不由得赞叹:“深不可测,太后的策略果然高明过人。”
佟佳月的语调带着冰凉而缱绻的旋律,但言辞却意味深长:“太后之策远非简单,她的包容有度,决断亦显忌惮。多年积压的不满与针锋相对铸成了她因果报应的处事风格。皇上,他恐怕也洞悉了太后的深谋远虑。”
晚心凝神沉思,声线降低了些许:“那些犯上作乱之人,在律法之下无一幸免于死,太后选择迂回拖延,或许亦是权衡之后的明智举措。”
佟佳月点了点头,目光坚毅中带着微凉的锋芒:“若不是太后将己侄女作为筹码,以结合宫外的权势之力,要摇动皇贵妃坚固的地位也非易事。”
晚心轻轻点头,对佟佳月的话深以为然。佟佳月没有停下她的叙述:“太后不惜利用科尔沁族的荣耀作为交换的筹码,仅仅为了获得皇上的平息和她全方位的支持。这足以证明她的决心和手段之狠。”说话间,佟佳月的目光不经意地移向旁边的铜镜,映照出镜中的自己。那镜中的女子风华绝代,容颜清冷中带着一丝不可触及的孤高,仿佛她的人生早已脱离尘世的纷扰。她低声自语,语气中透着一丝坚定,“‘姐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在这句话中,不仅有深厚的情感,还有对未来不可预知道路的坚决和勇敢。
就在这时,梁九功手持金黄圣旨匆匆来到景仁宫前,他看了一眼寂静的殿堂,清了清喉咙,“娘娘,皇上有旨,”
然而话未说完,便被佟佳月打断,“本宫明白,梁公公不必多言。”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决,从容地接过手中沉甸甸的圣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她的表情没有一丝波动。
梁九功点了点头,识趣地没有继续说什么,行了个礼就转身离开了景仁宫。
随侍在侧的晚心不解地看向佟佳月,“娘娘,这是……?”
“去准备吧,”佟佳月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寻常的冷静,晚心点了点头,轻声应是,然后悄然退下。
佟佳月独自一人在宁静的宫殿中打开那份泛着金辉的圣旨,目光在那些龙飞凤舞的文字上一一扫过,她的嘴角慢慢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自语道,“信任,真是一件奢侈的东西啊。”声音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或许是对所谓信任的讽刺,也可能是对即将发生之事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