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僖贵妃眼中掠过一丝认可与思索,“你这番话确实有其道理。在这宫中,长久不变的宠爱几乎是奢望。但你真的不担心,将来佟佳月忘记今日之盟,反而成为你的威胁吗?”
宜妃的眼神中射出一丝不容忽视的决断,“正因为我深知后宫之中无常,我才不会全然信赖任何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与佟佳月结盟,我自有深思熟虑的打算。并且,不可忽视的是,在这错综复杂的后宫里,往往你的敌人的敌人,反而能成为你最坚固的盟友。”
温僖贵妃暂时陷入沉默,显然是在仔细地消化宜妃的每一个词。后宫中的结盟往往建立在暂时的利益之上,而宜妃所展现出的稳重和前瞻性,无疑让她在这场不声不响的较量中,至少在当前,显得更加从容和具有先见之明。
---
在这繁忙且喧闹的杭州市集中,人流如潮,摊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幕幕生动而热闹的市井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中,佟佳月悠然自得地穿行于人群之中。她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尽管周遭喧嚣不断,却似乎都与她无甚关联,她保持着一份独特的平静与宁静,静静地行走着。她的身后,梁九功的目光紧紧跟随着佟佳月的身影,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与感叹。
正是因为今日杭州迎来了重要官员前来朝见康熙,为了让佟佳月不感寂寞与乏味,康熙便特别吩咐梁九功陪同佟佳月游览市集,让她能够感受到市井生活的热闹与真实。这些年来,康熙在紫禁城中展现出了极致的节制与自律,他的勤勉与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引人深思。可回想起那场盛大无比的十里锦衣盛宴,其辉煌程度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的耀眼光芒仿佛至今仍在人们心中闪烁,让无数人为之目眩。而在那段时间,朝中大臣们却似乎没有人敢于直接面对这肆意的辉煌,他们或许内心有所顾忌与不满,但都只能在私下里进行小规模的议论。
如今,康熙踏出宫门,不惜将整个梨苑戏院包下,只为让槿贵妃独自一人欣赏精心挑选的戏剧演出,以表其对槿贵妃的宠爱与考虑。然而,槿贵妃对此安排显得兴趣缺缺,迟迟未去观赏,令康熙颇感困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康熙甚至将杭州最珍贵之物一一摆在槿贵妃面前,希望能借此让她感到快乐和珍视。然而,槿贵妃对这些珍宝的反应却异常地淡漠,她的态度让康熙感到了无比的失落和无奈。
梁九功敏锐地察觉到,康熙对槿贵妃的情感极为复杂,既有深沉的宠爱,又似乎在其中寻找一种缓解内心痛苦的解脱。康熙对槿贵妃的执着表现得如此强烈,以至于在他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似乎无法也不愿放手,仿佛紧紧抓住的不仅是槿贵妃本人,更是他心中无法释怀的一段执念。这种情感使他时常陷入深深的思忖,甚至影响到他对帝国事务的处理和心情的波动。
“江南一带虽称无所有,我却愿意聊赠一枝春的美好。生活中的苦涩中总藏着一丝甜,繁重之中亦不乏片刻的笑容。夫人,是否愿意尝一尝这莲花般纯净的莲子糕?”一个女子身着素净的白衣,容颜清丽,气质仿佛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带着温和的笑意向佟佳月递去邀约。佟佳月目光落在女子身上的那一瞬间,心头一动,仿佛见到了故人的影子,那是与桂花同样的温暖和熟悉。
佟佳月伸手接过莲子糕,面露微笑望着前来的女子,“夫人,请稍等片刻。”梁九功显得有些担忧,伸手欲阻止,却见佟佳月轻轻摆了摆手,以行动示意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她轻轻咬下一小口莲子糕,目光中交织着淡淡的怀疑与不易察觉的喜悦,定睛观察着面前的女子。随即,她眼角的笑意逐渐扩张,显露出一抹深藏的认识与亲昵,因为她已在这短暂的交流中认出,眼前这女子正是多年未见的旧知。心中的某根弦轻轻颤动,她轻声说道,“这莲子糕很好吃,我想再来一块。”
女子会心一笑,从旁边的长桌上拿起装有莲子糕的瓷盘,优雅地递给佟佳月。佟佳月接过盘子,微微点头,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怀旧之情。不仅是为了这份心意,更是因为这瓷盘底下夹着一张薄薄的纸条,上面用凤仙花的汁水写着:“眼明见孤山,却登灵隐寺。”这行字让佟佳月的心头一震,旧事如烟,她与这位女子在昨日的灵隐寺相遇的情景,历历在目。
佟佳月清楚,这不仅是一句诗,也是一种私语,是她们的一个小秘密。她抬起头,眼中含着泪光,看着这位故人多年后依旧记得她们的那份纯真与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