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箜華 > 第43章 第 43 章

第43章 第 4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阿哥感受到父亲语气的微妙变化,心中稍安,继续说道:“回皇阿玛,裕亲王称我军已深入敌境,补给困难,若不及时撤回,恐怕会陷入重围。儿臣当时考虑不周,未能及时上报,实在该死。”

帐内气氛略有缓和,康熙的目光变得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大阿哥跪在地上,既忐忑又期待,不知皇阿玛会作何反应。这一刻,父子二人之间的气氛微妙而复杂,仿佛一场无声的博弈正在进行。

康熙沉默良久,目光在大阿哥身上游移,似乎在权衡这番话的真实性。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胤禔,你可知道,即便裕亲王有此建议,最终决策权仍在你手中?作为皇子,你应当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他人。”

大阿哥感受到父亲语气中的失望,心中一阵刺痛。他低下头,声音颤抖:“儿臣知错。皇阿玛教诲的是,儿臣应当更加谨慎,独立思考。”

康熙叹了口气,语气稍缓:“既然事已至此,你可有补救之策?”

大阿哥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急忙说道:“儿臣已经命令前线将领加强防守,同时派出斥候密切关注敌军动向。若有机会,儿臣愿亲自领兵,重新夺回失地。”

康熙微微点头,但眉头依旧紧锁:“你的想法不错,但军国大事,岂能儿戏?此次撤兵已让敌军有了喘息之机,再次出击,困难必然增加。”

他站起身,踱步到大帐中央,目光深远:“胤禔,你要记住,为君者必须有全局观。一个决策可能影响千万人的生死,以及整个帝国的兴衰。你必须时刻谨记这一点。”

大阿哥感受到父亲话中的深意,既感动又惶恐。他跪伏在地,额头贴地:“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必当戒骄戒躁,勤勉学习,不负皇恩。”

康熙转身,目光落在大阿哥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他的声音既严厉又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起来吧。这次就算是给你一个教训。回去好好反省,后日随朕回京。朕要看看你如何在朝堂之上自圆其说。”

大阿哥如蒙大赦,连忙起身,但双腿因长跪而有些发麻。他强忍不适,恭敬地说道:“谢皇阿玛宽恕,儿臣必当铭记教诲,不负重托。”

康熙微微点头,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大阿哥退后几步,深深一拜,这才转身离去。

当大阿哥的身影消失在帐门之外,康熙的目光依旧停留在那里,仿佛要望穿厚重的帐帘。他缓缓走到案前,拿起一卷奏折,却又放下。最后,他轻声自语:“胤禔啊胤禔,你可堪大任?”

这声叹息中包含了多少期望与失望,只有康熙自己知道。他转身望向帐外,夜色已经渐深,远处传来隐约的号角声,仿佛在预示着未来的风云变幻。康熙的目光变得深邃,似乎在思索着帝国的未来。

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康熙脸上的沟壑。他看似威严依旧,但眉宇间却多了几分忧虑。这位统治大清帝国数十年的皇帝,此刻也不禁感到了时间的重量和责任的压力。

他轻轻叹了口气,喃喃自语:“江山社稷,岂能轻付?”说罢,他唤来贴身太监,吩咐几句,随着太监轻声的应答,康熙再次坐回上位,目光炯炯,仿佛已经在谋划下一步的棋局。帐外,营地依旧忙碌,士兵来回奔走,为即将到来的回京之旅做着准备。

---

太子胤礽坐在毓庆宫的书房里,手里紧握着一封来自康熙的密信。烛光在他英俊而略显疲惫的脸庞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案几上堆满了奏折和地图,显示出他近日来忙于政务的痕迹。

信中康熙提到,伤势已大有好转,不日便可回京。太子松了一口气,悬在心头的巨石终于稍稍放下。自康熙突然受伤以来,朝中局势暗流涌动,作为太子的他不得不小心应对各方势力,同时还要处理噶尔丹战事。然而,信中的另一段话让他的心情再次沉重起来。

“朕知大阿哥于战事不利,已将退兵之罪推给裕亲王。如此行径,朕深感失望。”

太子读到这里,感到一阵心悸。他回想起不久前与伯父的密谈,当时他们讨论了如何应对这次战败的责任问题。他没想到皇阿玛已经洞悉了一切。康熙的失望之词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太子的心。

他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望着夜色中的皇城。月光洒在宫墙上,映照出一片肃穆。太子深知,作为储君,他不仅要处理政务,更要平衡朝中各方势力,包括自己的兄弟们。这次事件无疑会影响到他在皇阿玛心中的地位,也可能改变朝中的政治格局。

太子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焦虑。他明白,接下来他必须谨慎行事,既要安抚皇阿玛的不满,又要妥善处理与兄弟间的关系。这是一场考验他政治智慧的挑战,也是关乎他未来帝位的重要时刻。

他转身回到案前,铺开一张新的宣纸,开始思考如何回复皇阿玛的信。夜已深沉,但太子知道,作为储君,他肩负的责任不允许他有丝毫懈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