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糯香甜的热粥,配上豆腐炒鸡蛋,一碗呼噜下去,肚子反倒越吃越饿,不过他们还有豆腐脑管够。
饭刚吃完,田宝来父子就把缸和坛子挪出来给大伙擦洗,晾晒。
这些缸和坛子都是田宝来在各村走动,拿豆腐换的。
小院里大伙分工有序忙活不停,就看见罗墩子几个娃疯跑进来。
“阿瑶姐姐,菜要卸在哪里?”
沈瑶拿粗布擦缸的手一顿,还没反应过来,就见着罗墩子的爹和班上另外几家大人帮忙推着菜车到了门口。
见沈家众人吃惊的样子,白老大领着弟弟忙上前解释:“我哥俩还没推到石桥上,这小娃就喊来了村里大人帮忙,怎么不是沈娘子你特意安排人来接我哥俩的?”
这一车菜从他们村拉到下河村,全靠他哥俩的劳力。
可把他二人给累坏了。
被白老大指着的正是罗墩子。
沈青山瞧女儿被孩子们围着答不上话,于是笑道:“辛苦大伙了,先喝口水缓缓劲。”
黄杏和黄梅立刻进厨房拿碗来倒水,还不忘给水里头放些糖。
一口水的事,大伙儿也就没推辞沈家好意。
只是水一入口就喝出这水不对味了,沈家给他们放了糖。
在村里能放糖招待的那都是客人。
可见大伙跟着白老大兄弟俩沾光了。
大人们在忙着卸菜,沈青山腿脚不便就没参与,在边上招呼白老大兄弟俩,等卸完菜给结账。
至于沈瑶,她被孩子们拉到了院里的背风处,正接受孩子们最高规格的回礼。
“阿瑶姐姐,这是我娘给我做的布娃娃,我小时候睡觉害怕就抱着她,现在我把她送给你。”张春芽有些羞涩的从身前的衣服里掏出陪伴自己的娃娃。
“阿瑶姐姐,这是我爹给我做的木剑,我也把它送你。”张春旺挤开自个姐姐举起手里的小木剑道。
“阿瑶姐姐,我晓得你和我一样喜吃,这山楂果是我偷偷进山捡的,给你。”
罗墩子献宝一样捧着那几颗红通通的山楂果。
啥布娃娃木头人,可都没他这个稀罕,看看是不是馋的都要流口水了。
沈瑶望着孩子们手里的宝贝哭笑不得,尤其是罗墩子,他才六岁,竟然敢偷偷进山。
“你们为什么想送我礼物?”沈瑶按下心里感动不提,冷着脸。
都在一个院里,这群孩子们背对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大伙儿其实都看得见,只是太忙,没机会揍孩子。
罗老大听到儿子偷偷进山捡山楂果时就已经想好,等老子卸完菜,卸完菜,逮着你小子两顿揍。
看你还敢不敢偷偷进山。
孩子们异口同声道,因为阿瑶姐姐你帮了我们。
沈瑶又问,那杨文英老师教你们识字,难道不算帮忙,为什么不送给她?
罗墩子,你课堂上不会的算学,张春芽教你解题,你为啥不把这果子送给春芽呢?
春芽你默写不出来的字,罗墩子偷偷给你打小抄,你咋不把娃娃送他?
春旺,你是你姐姐带大的,她把家里好吃的都紧着你吃,这木剑为啥不送她?
孩子们捧着各自珍重的礼物看向彼此,回答不出来。
沈瑶替他们答了,因为你们觉得这都是小事情,对不对?
孩子们点头,又突然摇头:“不对。”
“哦,为什不对,哪里不对?”沈瑶看着眼前这些稚嫩的豆芽菜。
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板,皆是拧着眉毛认真思考着沈老师的问题。
杨文英护着院子里的菜地,别看她眼里盯着大伙往下卸白菜萝卜的数量,实际也在偷听沈瑶会和孩子们说什么。
其实要是她来总结,就一句话,这些小孩们已经学会了权衡利弊。
谁对他们最有利,就把最好的东西送给谁。
罗墩子率先举手发言。
沈瑶:“嗯,你说吧。”
“沈老师,春芽教我解题,我帮她打小抄,我俩互帮互助是朋友,这山楂果我愿意给她一颗,也愿意给文英老师的,但你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罗墩子小脸更拧巴了,他现有的词汇让他说不出心里的想法,于是看向好朋友春芽。
张春芽举起手来:“因为阿瑶姐姐你是很好很好的人,你收豆子让我们家里能挣钱,所以我想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送你,不想欠你的人情。”
张春芽说完就红了眼,怕沈瑶讨厌她。
因为爹爹说他们家穷,人情债最难还,所以今早上才来帮沈家卸菜,她是怕爹爹一个人不够还,所以才想送这娃娃,帮爹爹一起还。
“阿瑶姐姐,这娃娃先送你,等明日我亲手再做一个送给文英老师。”张春芽努力让自己不哭。
“我不会做木剑,但我求爹爹给文英老师做一把,他肯定会答应的。”张春旺察觉到姐姐害怕的情绪立刻抱住她的腰,“姐姐不怕,我保护你。”
罗墩子看着张春芽要哭,有些心烦,将果子捧到姐弟俩面前:“你别哭呀,这都给你吃,给你吃。”
沈瑶拍拍掌心,不光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还让大人们放慢了手里的活。
“孩子们,春芽说得没错,因为我们俩家长辈交情不深,所以她才想用她最喜爱的东西报答我,你们今日送我礼物我很感动,因为你们学会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很多人都不会的道理。”
罗墩子不明白,但这话听着就像是读书人常说的词:“沈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别人对你们一分好,你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三分,希望你们将来长大都能保持住今日这份初心。”
“孩子们,能不能?”
孩子们齐声道,我们能!
沈瑶没要孩子们送的最高回礼,而是交代了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去告诉村里每一户人家收黄豆的事,并且下晌如果有哪家不会算账的——
“我们会,我们可以帮他们算!”孩子们就像刚学会飞翔的雏鸟,扑棱着翅膀,手拉手奔出了沈家。
几家大人卸完菜也没走,男的帮忙挪缸,女的帮忙洗菜,说着热络话。
白老大揣着铜钱离开时,看向小院里忙碌的众人,同弟弟小声道,“我咋就没早些遇上。”
“哥,你还不嫌累,还想留下来帮忙腌菜啊?”
白老大冲弟弟翻白眼,他倒是想留,可人家不愿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