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一愣,问道:“是什么东西?”
“这……”张氏纠结了一下,觉得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便道:“是我家祖传的糕点方子。”
她打开自己随身背着的包袱,露出里面的东西来。
那伙计顿时眼前一亮,只见那几块红豆糕色泽新鲜透亮,形状精致小巧,整整齐齐地摆在包袱里,看起来便十分的精致养眼,诱人食欲。
伙计没想到这乡下妇人带来糕点竟会这般精致喜人,这品相,比起玉芳斋里卖的糕点也不差什么了。当即便将张氏和两个孩子请去了一个雅间,道:“客官您稍等,我这就去叫掌柜的来。”
说罢,伙计便去叫掌柜的了。不一会儿,便领了个身材微胖,掌柜打扮的模样的中年男人进来了。
那掌柜姓周,周掌柜的满身和气,见人便带三分笑,见了张氏带来的点心,便捏起一块尝了尝,顿时眼睛一亮。
他道:“这位大姐,您这方子我买了,不知您想卖多少钱?”
张氏想着,这价钱怎么也得在100两上面翻一倍,卖个200两吧。但她又怕自己要200两,掌柜的会嫌贵不买,便道:“我们也是第一次来府城,也不知该卖多少钱。我看掌柜的您是个实诚人,您就说个价吧,我信你。”
周掌柜听她说的爽利,不仅恭维了自己,还相信自己的人品,心理不由觉得舒坦。又见她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半大孩子抛头露面的出来卖方子,觉得她也不容易,稍微想了想,便伸手比了个六。
张氏见他那手势,心里便是一沉。
这…这还是府城最大的糕点铺子呢!买一个方子竟然只出六十两,便是在他们小县城,这方子都有人出到一百两银子要买呢!
张氏不由后悔,早知道,她就把这方子卖给县城那家糕点铺了。如今不仅一路舟车劳顿赶了十天的路,耽误了卖咸菜赚的钱,还花了许多银子在路上,真是亏大了。
然而,谁知周掌柜开口了,道:“看大妹子你带着孩子出来,也不容易,我也不说虚的,这方子我出六百两,你看怎么样?”
张氏顿时张大了嘴巴,睁大了眼睛。
“多,多少?”她怕是自己听错了,激动的问道。
“六百两。”周掌柜又说了一遍。
“我卖了!”张氏拍板道。
天呐!竟然是出六百两,而不是六十两。张氏觉得自己的人生观都受到了震颤,这玉芳斋真不愧是府城最大的糕点铺子,出手就是豪气!
周掌柜道:“不过,只有方子也不一定能做出一样的东西来,还是要大妹子多留几天,教会我们的师傅怎么做这红豆糕才行。”
张氏卖了六百两银子,一下子将价钱翻了6倍,高兴的简直合不拢嘴,忙不迭的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一定教会师傅怎么做这糕点。”
两人当下便商量了教师傅做红豆糕的时间,又立了字据。周掌柜付了张氏300两银子的银票,约定等张氏教会玉芳斋的师傅,再付剩下的一半银子。
杜月婵也没想到这方子能卖600两银子,想想也是找对了买家,若是去别的地方,不一定能卖到这么高的价钱。
几人出了玉芳斋,张氏怀里揣着300两银子的银票,就跟在怀里揣了个炸药包似的,生怕别人会注意到她。
杜月婵觉得,她这样子反而更容易招惹一些小偷劫匪的注意,便道:“娘,你放松些,这样捂着怀里,别人都看过来了。”
张氏这才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太突出了,会惹来别人的注意,忙松开了护着胸口的手。
一路紧张兮兮地回了客栈,张氏忙找到两个兄弟,让他们陪在自己身边。好像生怕会突然有人冒出来抢她身上的钱一样。
张铁生和张玉生得知那红豆糕的方子卖了600两银子,也都是吓了一跳。两人当下也不出去闲逛,看府城的风景了,全都守在张氏身边,片刻也不肯离开。
杜月婵……
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便去了玉芳斋,去教玉芳斋的师傅们做红豆糕。
张氏做红豆糕的手艺并不如杜月婵,便跟吴掌柜说杜月婵比自己做得好,昨日他们送来的红豆糕便是杜月婵做的,想让杜月婵去教。
吴掌柜和师傅们一开始还因为杜月婵是个小女孩,而有些不情愿。但在看到杜月婵是如何熟练的将面粉馅料等等做成红豆糕之后,也都愿意跟她学了。
杜月婵白天轮流教师傅们做红豆糕,另外,她一边让一统江山盯着那位有名的大儒,找机会偶遇那位大儒。一边还鼓动张氏他们一起去府城里转转,长长见识。而他们这一转,就被杜月婵带到了府城的府学门外。
府学占地宽广,修建的十分庄严气派,从里面走出来的学生一个个穿着长袍,满身书生之气。一眼看去,便觉得是玉溪村那个小私塾完全不能比的。
“娘,那是什么地方?里面好漂亮。”杜月婵故意指着府学的大门问张氏。
张氏没见过府学,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听杜月婵问起,不由也有些好奇,便向周围的人打听了一下,这才知道那里是府学,跟乡下的私塾一样,都是教人读书习字的。但却比私塾要厉害很多。
林仲渊听到这里也是读书的地方,便是眼睛一亮。他看着那府学的大门,和从里面走出来的莘莘学子,不由面露向往之情。但很快,他又想到这样气派的学校,学费一定不低,更何况他们家距离这里太远,他是不可能来这里读书的,眼里的光便不由又暗淡了下去。
杜月婵对张氏道:“娘,这里真好,能不能让小宝也来这里读书?”
林仲渊闻言,虽然觉得自己不太可能来这里上学,却还是不由眼巴巴地看向张氏。
张氏看着两个孩子期待的表情,不由叹而口气,道:“可惜这里离咱们家太远了。”
若是住在府城,哪怕是再辛苦,她也是要送林仲渊去府学读书的。但他们住在玉溪村,却是不可能让林仲渊来这里读书了。
“那,那我们能不能住在这里?”杜月婵小声的建议道。
张氏一愣,完全没料到杜月婵会这么说。
“这……玉溪村才是我们的根儿,我们怎么能背井离乡的来这里生活……”张氏摇头道。
“可是,府学这么厉害,一定能让小宝考上秀才的!”杜月婵道:“我听说秀才上面还有举人,如果……如果小宝将来能当官……那该有多好……”
她越说眼神越亮,越说越激动,眼神里充满了憧憬和希翼。看得张氏也不由想到了那样的情景。
张氏不由微微张大了嘴,林仲渊的确是说过想要考秀才。但,但她觉得考个秀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啊,她真没想到正好与能考的更高,更别说是当官了……
但是……,她的儿子这么聪明,刚读了几天书,就把那些比他上学还早的孩子都比了下去。连先生都夸他学的又快又认真,是块读书的好料子。如果自己能让他进这么好的府学里读书,是不是…真的可能当官……
想到这里,张氏的心不由热了起来。
她脑中不由浮现出了林仲渊考上状元,衣锦还乡的景象。一时间不由心潮澎拜,激动的脸颊都烫了起来。
若是儿子真的能考上功名,为老郑家改换门庭,光宗耀祖,那么哪怕是背井离乡,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