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平平无奇,甚至过分朴素的标题。
如果说其余人的演讲偏向于演,那游田的演讲完全就是在讲。
他真真正正从头开始讲解如何挑选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的选育离不开杂交。
高产的,耐寒的,味道好的,适应环境强的,这些都是优良的基因,首先第一步先去寻找这些优良品种,而后就进行杂交,不断的选育出最适合的品种。
游田一步步教导该怎么怎么做。
近乎直接公开了他的每一步步骤,下面的农民有些还沉浸在上一场的麦种上,但更多的却是下意识的在记录游田说的话。
不少人都明白游田话的含金量。
闫家的唤灵麦种并不便宜,还需要法术师来进行催化,来参加丰收节的大部分村落并没有那么富裕。
与其咬咬牙购买闫家不一定成功发芽的种子,听游田的种子选育相比起来似乎更容易实现。
游田没在意下面的情况,“说完种子培育,接下来就是种植麦种中所遇到的问题,麦种最重要是要因地制宜,考虑环境气候的原因。”
不是高产的麦种就是好麦子,如果不适应当地的环境,那高产麦种发挥不了优势也是白搭。
杂交麦种说白了就是扬长避短。
接着游田举例了几个常见的问题。
寒冷的地方,麦种生长缓慢,需要一些抗寒性的麦种。
但是麦种抗寒性高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选择时间点种植。
比如说硬要在冬季前种下去催苗生长,然后在冬季在麦种尚未休眠的时候齐齐把麦种冻死。
紧接着质疑游田不是说的抗寒麦种吗?为什么一个都没发芽。
选择适当的地点和时间进行播种,才带来更好的结果。
上一场热烈的气氛,在游田的不断讲解中,持续降温,后面下方更是只有唰唰的记录声。
游田一路从育种讲到收获。
主要是讲育种,后面的种植过程倒是没有细讲,对于南河区来说,这里的情况最重要的是选育良种,在短暂的种植过程中反倒不会出现那么多意外问题。
顺着讲下来后,游田的讲解接近了尾声。
就像以往上课那样,游田开口询问,“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没有的话我们就下……我的演讲就结束了。”
强行转了个弯,游田看着下面的人。
立即有人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谈谈镇灵呢?”
“是啊,这些选育良种比起镇灵太耗时耗力了,为什么不直接让镇灵来帮忙呢?”又有人提出疑惑。
丰收节所有人都讲灵,镇灵的帮助,镇灵的助力,像是游田这种丝毫没有提及灵存在的反倒不常见。
游田看着提问的人,很自然的回答,“因为我本人是个普通人。”
普通人就要用普通人的方式来种田啊。
游田对灵免疫。
白榆人至少还有镇灵在种田过程中可以帮忙,可以通过抽卡来获得帮助。
游田所有的只有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从以前到现在,甚至是未来,都是如此。
镇灵的帮助在他看来不是必须的,既然人们本来就能自行选择良种,那根本没必要用发芽率来作为丰祭的代价。
“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过分耗时耗力,结果也不能很快展现出来,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见结果,甚至极端点判断,两三年都不会出现结果,”另外有人尖锐地提出这一点。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有明显的近路,为什么要一遍遍的走远路?
既然前面已经有了闫家的唤灵麦种验证可以让灵来让产量翻倍。
根本没必要还要像游田那边一遍遍艰难的培育良种,谁也不知道怎样的麦种才是好的麦种,什么时候麦种产量能稳定下来,推行进入市场。
对于这些看法,游田明白,但很可惜,该走的远路必须走。
“麦种的发芽率呈现逐月降低趋势,按照我所收集的材料来看,原先一月份70%的发芽率,在第六个月的时候变成了50%,而在第七个月甚至变成了45%,如果不能解决发芽率的问题,就算镇灵能让产量翻三番又如何?”
游田语气很平静,可是说出的话却比那些质疑的声音更加刺骨,让人心头发寒,“按照发芽率的趋势,最后所有麦种都不发芽呢?那该怎么办?”
他的数据来源正是刚刚在检测区得到的,揭过丰祭的事情,来到了发芽率本身。
对于游田的问题,下面的人沉默了。
镇灵可以让产值翻倍,可以缩减时间,但是无法控制发芽率。
按照游田的说法,真的有一天发芽率降为零,到那个时候,他们真的还有时间改变吗?
“嗤,你们不要被他绕进去了,白榆洲千年岁月都没断过,他这一两句不明所以的话,就把你们吓到了吗?”闫家人站出来。
是啊,白榆洲持续了近千年,南河区种植麦种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都不曾断过,麦种怎么可能就不发芽了,危言耸听!
下面的人看游田的眼神都不对了,他说这些危言耸听的话是想干什么,动摇他们的理念吗?
“再说了,我们还有镇灵,只要能驱使镇灵,就不怕麦种不发芽,”那闫家人又说。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向着闫家人,他们不是不相信游田的话,而是他们不想要一个惨败的结局。
一个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结局。
游田看着下面人对他叫嚷着让他下去,看到闫家人不屑看他的眼神,看到旁边评委示意他下去的手势。
游田轻叹一口气。
原来,李燚成神事件并不是真正的断粮。
这,才是真正的断粮事件。
如果不能割断人们对于镇灵的依赖,那么断粮的危险始终是个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