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组镜头
秦宅后门,光影交错间,千凌悄然送别假盲人。
假盲人暗中来到城外一家客栈报信。
夜幕低垂,客栈内匆匆集结的人马,策马扬鞭,踏上征途。
客栈外两个蒙面人一路跟随他们,历经昼夜更迭,直至长安城下。
10宋国公府小门 日 外
一行人穿过长安城热闹的大街来到一条幽静小巷,巷子尽头高大的院墙上开着一扇小门。
领头的那个敲门后,给开门的护卫看信物,过了一会由家仆领着进去了。
尾随的蒙面人沿着小巷院墙绕了许久才来到开阔的街道,找到院落正门,门匾上写着“宋国公府”。
11宋国公府—富禧堂 日 外
家仆带着苏州来的一行人穿梭在府中。
沿着他们的行径,一个屋子里传来吵闹声。
这里是宋国公府二房的院落,和春院的正堂,名叫富禧堂,屋内二公子郑昇和妻子杨氏在争吵。
杨氏:“这婚事是两个孩子从小便定下的,这会子六礼都快成了,竟突然颁布一个什么禁婚令?这不是要绝了咱们的后路吗?”
郑昇:“自大周立国以来,五姓诸房为维持门第华贵,仍按照前朝旧俗在五姓内部通婚,耻与他姓为婚。然而,权势日盛,难免触动皇权。太上皇早有削弱之意,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杨氏:“你们那些乱七八糟的我不懂,老六和圣人交情不是很好吗?让他去求圣人赐婚啊!”
郑昇:“此次禁婚令,又并非圣人之意,乃太上皇授意章翀执行。如今圣人还未亲政,父亲大人在朝中又没有实权,咱们除了接受还能有什么办法?更何况,诏令刚颁布下来不久,正是关键时候,只要有章翀一行人在,这事就不可能成!”
杨氏:“父亲这官当的,还一品大员呢,关键时候什么用处也没有。”
郑昇语气凶起来:“父亲这些年在外遭受的诟病已经够多了,你作为郑家的媳妇,居然也敢这么编排他!”
杨氏:“行了行了,这个时候就别纠结这些了,你快想想办法啊!老六都是弱冠之年了,婚事还得重新定。世族中除了禁婚令上的几家,其他基本都没落了。京兆韦家与咱家结了私仇,琅琊王家又没有适龄的娘子,老六还能娶谁?”
郑昇:“说得跟我们明儿没人要似的,他可是圣人的挚友、心腹,那诗文在整个长安城的名气也是不在话下,将来会大有作为!有多少人家想要嫁过来,你好好给他挑一个人品端正,贤良淑德的娘子就行了,何必在意什么出身?”
杨氏突然将手中早已凉透的暖炉重重的摔在桌上:“我何时说明儿没人要了,那些个小家小户的还想高攀我们郑家?我绝不同意!”
郑昇:“你胡搅蛮缠你!算了,此事你就不要管了,全听父亲安排。”
杨氏:“父亲父亲,一有事就只知道找父亲!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一个祖父怎么管那么多呢?”
郑昇:“父亲是当家主君!无论何事,自然要与父亲商议!你还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你既知道,这么多年就不该怪父亲!”
杨氏:“诶你!说元琭的婚事就说元琭的婚事!怎么还扯到我身上了?”
这时,郑昇的两个贵妾俞氏和范氏进来。
俞氏看到杨氏和郑昇闹起来了,立刻过去拉:“娘子!娘子息怒,二郎息怒!范娘子,在那干什么,还不劝着点!”
杨氏摆摆手挣脱开:“行了行了,用不着劝。郑元琭的婚事我反正是不管了,父亲让他娶谁就娶谁去!到时候也不要来管我叫娘!”
杨氏气汹汹地离开。
郑昇:“你!”
俞氏:“好了好了二郎,这大过年的,不该动气。杨娘子不疼明儿,还有咱们来疼呢。再说了,杨娘子不管,不是正和了您的心意么?”
范氏小声示意俞氏:“别说了。”
郑昇自言自语道:“这么多年,她没有一刻忘记过他。”
俞氏和范式互看一眼,不知郑昇说的何意。
12郑献房 日 内
书房内,两位男子对坐。
其中一个身着深褐色长袍,面容冷淡,头上已有不少白发,看起来六十多年纪。他是郑献,此刻正悠然自得地煮着茶。
另一个相对年轻,穿着深紫色官服,他是郭弼,正细心品着郑献倒来的茶,一脸奉承之意。
窗外,隐约传来侍女们低声的议论。
郑献轻轻放下茶壶:“外面在议论什么?”
一旁的家仆连忙躬身向前,压低声音回禀:“说是二公子和杨娘子因六郎君的婚事起了争执。”
郑献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吵就能解决问题了?”
郭弼:“禁婚令的颁布,的确是突然了些,大家慌乱也正常。”
郑献:“没想到,太上皇已经这么迫不及待要把我们送上绝路了。”
郭弼:“是啊,本以为太上皇退位后,借着圣人年幼之机,国公能重掌朝纲。可太上皇却给您升官加爵,这太傅的名号确是好听,可连上朝的机会都没有。这禁婚令分明就是针对五姓来的,如今寒门崛起势不可挡,局势愈发严峻了。”
郑献:“寒门与世族,必有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郭弼:“国公可有应对之策?”
郑献沉吟片刻,缓缓道:“禁婚令一出,我就派人快马加鞭赶去了苏州。”
郭弼:“苏州?”
郑献:“郭弼,你可有听说过资涯盟?”
郭弼:“资涯盟?就是那个高手如云的天下第一大帮,资涯盟?”
郑献:“它可不止是高手如云,资涯盟的人,遍布大周乃至西域、南洋。若它能为我所用,解除世族危机,不在话下。可惜这资涯盟盟主秦锡,不是个好对付的,送去的东西,他们一样也没收。金钱贿赂,怕是无用。”
郭弼:“那就从他处下手。”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郑献的心腹辛由进来禀报:“阿郎,人已经到了。”
郑献:“来得还真是时候,带上来。”
领着几位从苏州归来的探子步入房内,领头的探子上前一步,恭敬地跪下行礼:“见过宋国公!见过郭相公!”
郑献:“此行可有收获?”
领头:“属下按照您的吩咐,找到了资涯盟盟主秦锡的兄弟,便想从他入手。”
话音未落,跪在队伍末尾的一个人突然抬头,打断了领头探子的话,是那个假盲人。
假盲人:“国公,请让小人来说!这消息,小人比任何人都清楚!”
领头探子回头瞪了假盲人一眼,低声警告:“这没你说话的份。”
郑献:“无妨,让他说。”
假盲人:“这消息啊,即使是苏州最通晓的人都不一定知道!被他们藏得可深了!资涯盟的盟主秦锡,其实还有个哥哥,叫秦铂,就是苏州最大的丝绸商秦氏丝坊的大当家!秦氏丝纺可是苏州最富贵的商户!家产万贯呐!”
郑献:“这秦家有些什么人?”
假盲人:“哦对,我为了进一步了解秦商的内部消息,就假扮病人,混了进去!话说,他们家那个大娘子啊,真是厉害!我本来以为我身体好好的呢,她居然给我诊出了隐疾!给我开了药方,喝了几天这腿果真不疼了!”
郭弼听得不耐烦了,呵斥道:“宋国公又不是去请大夫的,说些有用的。”
假盲人:“宋国公啊,有个消息,一定有用!这秦家的大娘子据说已经十八岁了,他们家想找个上门女婿,但一直没有合适的,那娘子至今未出嫁。郑家如今不是正需要一个媳妇么?年纪稍微大了点,但也不碍事啊!”
领头生气地瞪了一眼假盲人:“你住嘴!(看向郑献)宋国公,这小子第一次办事,没有分寸。”
郑献:“下去领赏吧。”
待众人退下后,郑献独自坐在书房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13紫宸殿书房 日 内
殿内正中央的书案前,坐着一个十六岁左右的年轻男子,穿着一身轻便的黄色袍子,眉头紧皱,双眼几乎要陷入堆积如山的奏折之中,他是李谡。
一旁的老内侍正细心地将桌上的奏折分类整理,动作娴熟而恭敬,他是姚汇。
姚汇:“陛下,老奴都分好了,这些皆是关于禁婚令的议题,若您觉得烦心,不妨先搁置一旁,看看其他奏章。”
李谡生气地把手中的折子一丢:“这禁婚令是父亲颁布的,与我何干?他们只知道在奏疏上指指点点,怎不直接去父亲面前理论!”
姚汇:“这是章相公特意吩咐人抄录送来的,意在让您了解百官的不同立场,多经世事,对将来有益。”
李谡:“我不过一个还未亲政的小皇帝,看不来他们这些东西,不看也罢!”
殿外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陛下如此就正中那些奸臣下怀了。”
一个身穿白袍、头戴幞头的青年男子进来,他是郑元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