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郑元琭房 日 内
范氏坐在原地,满心忧虑。
原本站在房外值守的一位侍女适时步入,她是紫荆,二十五六岁的年纪。
紫荆:“范娘子,您就随六郎一块去吧,他一人在杨娘子那,定会不痛快。”
范氏也憋着气说:“他怪我多言,正与我置气呢。我去了岂不是自讨没趣。”
紫荆:“六郎从小经历异于常人,与杨娘子之间的隔阂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开的,您确也不该这时劝,不仅无用,还会疏远您与六郎的关系,得不偿失。”
范氏听着心中一动:“唉,我没文化,也不聪明,考虑不到那些细处,还是你懂明儿,到底是跟在他身边许多年的。”
紫荆倾下身来:“范娘子,六郎定是盼着您去的。”
范氏:“好,我去。元璎元珉也有几日没去了,我去唤他们一块儿。”
范氏起身,将喝完的碗碟拿着,准备出去。
紫荆:“这里交给婢子,您去忙。”
范氏应下,将托盘递给紫荆后便离开了。
23杨氏房 日 内—外
杨氏怀抱着一个年约十四的小女孩坐在榻上,一侧的鸟笼中,女孩正在逗里面的鹦鹉玩,她是杨氏的小女儿郑元玢。
郑元玢:“阿娘,它怎么不学我说话呀。”
一个老婆子端来一碗点心放在案上,她是杨氏最亲近的心腹段婆婆。
段婆婆:“小鹦鹉学话,得咱们耐心教呢,哪能天生就会说啊。”
郑元玢睁着又大又圆的眼睛问段婆婆:“怎么教?它们会听我的话吗?”
段婆婆:“只要您用心,它定能领会的。”
郑元玢:“那我先给它们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她小手托腮,陷入了沉思。
恰在此时,一侍女匆匆而入,禀报道:“杨娘子,六郎到了。”
杨氏有些惊讶:“哟,稀客呀。”
段婆婆连忙吩咐侍女:“快去泡茶。”
随着一阵脚步声,郑元琭步入屋内,面色凝重,向杨氏行礼:“请大人安。”
郑元玢看见他,兴奋地挣脱开杨氏的怀抱,奔向郑元琭:“六阿兄!你怎么来了!”
郑元琭的眉宇间闪过一丝温柔,轻抚元玢的发顶。
侍女伺候郑元琭坐下,上茶,郑元玢则紧挨着坐在他身边。
杨氏带着几分戏谑的语调:“今日什么风把我们大名鼎鼎的郑六郎吹来了。”
郑元琭:“许久没来给大人问安,来看看大人近日身子是否舒畅。”
杨氏:“好着呢,不劳你费心。还是说,你就盼着我出点什么毛病,好让你卖个面子孝敬我?”
郑元琭面色一沉:“元琭不敢。”
气氛正微妙时,郑元玢打破了僵局:“六阿兄,你来得正好!(指着一旁的鸟笼)这是今日三舅带来送给我的鹦鹉,我正在想给它们起什么名字好呢,六阿兄帮我想一个!”
郑元琭:“三舅倒是格外疼夕娘些,难得来一次,还只给夕娘带了礼物。”
郑元玢:“大阿兄六阿兄都有的呀!我都看到了,六阿兄的是一幅名画,听说是六阿兄最喜欢的名家画的,六阿兄没收到吗?”
郑元琭听到这话时,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但转而又消失了。
杨氏:“不过一个浪荡子画的荒淫玩意儿,你三舅不懂,胡乱送了,自是不能给你的,我已让人给收起来了。”
郑元玢疑惑地回头看杨氏:“我觉得挺好看的呀!”
杨氏:“你懂什么。”
郑元琭:“也好,那就多谢大人替元琭保管了。”
郑元玢又跑过去拉住郑元琭的手:“六阿兄,你快帮我想名字呀!”
这时,又一个侍女进来传话:“杨娘子,范娘子带着八郎和十二娘来了。”
杨氏冷笑一声:“今日这是怎么了,都结着伴来给我添堵呢?”
段婆婆对侍女:“快请进。”
范氏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和一个十岁出头的女孩进来,他们分别是郑元珉和郑元璎。
几人互相见礼后,侍女拿来两张椅子,分别安置了郑元珉与郑元璎。范氏则站在旁边。
郑元琭趁此机会对郑元玢说:“夕娘,正好你八阿兄来了,让他帮你起名字,元珉最擅长起名了。”
郑元璎:“对哦八阿兄,你帮我给这两只鹦鹉起个名字吧!”
郑元珉微笑着应允:“好,我瞧瞧它们。”他缓步走向鸟笼,细细打量起那对活泼的鹦鹉来。
门外突然传来嘈杂声。
段婆婆吩咐侍女:“去看看,出什么事了?”
侍女应声而去,看到郑昇正生气地训斥家仆们。
家仆们满是惶恐与焦虑:“没找到。”
郑昇怒喝随之传来:“这混小子,又给我溜出去了!快去找!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那些青楼艺馆,一个都不能放过!今天找不到他,你们谁也别想休息!”
杨氏闻言,怒火中烧,几步并作一步冲出内室,对着郑昇就是一顿数落:“你嚷什么呢!”
郑昇:“你生的好儿子!父亲要他与我一同去苏州提亲,这会子人影都不见了!”
杨氏:“琨儿这么大个人还能丢了不成?”
郑昇:“还不是你平日里纵容他,明明说了不许他擅自出府,你又给他放出去了,有你这样的母亲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