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亲爹,就更别提了,一张口就是扫把星!是知道读书重要性但不会让江佑翎读书认字。
而祖母据李嬷嬷等人综合种种小道消息揣测,对于这个影响母子关系的“江家香火”也就定位在江家香火一词上——说直白些,养着当种猪开枝散叶就好,不会在意是不是好学。
所以江佑翎就算天才,除非生而知之者,否则在侯府内都没机会接触书。
但无奈这么多人叽叽喳喳的,让他稍微理智了两分。
咬着牙,江佑鑫压住自己的好奇心,沉声回应众人重重脸色的八卦好奇挑衅等等,道:“不管是倒数第一还是正数第一,江佑翎姓江,是荫生,又不是监生。”
“可……可他装模作样伪君子一个,会被嘲讽会没人跟他玩。”有人意味深长的看着江佑鑫。
江佑鑫一脸真诚着:“有问题吗?他生而克母,本就是被嘲讽扫把星啊。我爹都不让我跟他玩,免得他克到我!”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扫把星?”
“江佑鑫,你可别说气话啊,听说你们家花了好几万两银子让他来国子监读书!”
“不是说江佑翎是身体孱弱握不住笔,才在入学考核中直接一坨吗?”
“因为在娘胎里憋久了,才会孱弱啊。孱弱跟他生儿克母是因果关系。”江佑鑫一板一眼解释道:“至于花三万两,需要那么震惊吗?我江家就算翻了几艘船,却拥有五千侯爵食邑,八千公主食邑,共享万户食邑的万户侯。”
“除非我爹争气再生个弟弟,否则我们这一代就我们两兄弟。我手指缝里漏一点,都能漏个百八十万给江佑翎做家产。”
强调着弟弟未来以后家产客观是好女婿的人选后,江佑鑫环视全场:“你们还有其他问题吗?没了,就别打扰我学习了。”
全场所有人大眼瞪小眼,也不知是谁从喉咙里憋出一句话:“纠正一下,是一万三千户食邑,别漏掉了三千户!”
打天下的开国一辈,食邑是太、祖爷定的。
太、祖爷阔绰。
国公是八千户食邑,侯爷是五千户食邑。
也是因此,规定死了国、侯的数量,不许超过八国公,三十六侯这吉利且旺大周的数字。
其他开国国公家族各有降爵承袭的情况,就连食邑都随之削减。但偏生江家特殊是五代不降爵承袭侯爵之位。因此这么些年,铁打五千户食邑。
更为可恨的是江佑鑫口中的公主,是太宗爱女直接位同亲王,是七千户食邑。后来单纯靠着资历辈分,作为太、祖爷抱过的小孙女,她老人家历经四朝,活到了一百零三岁累封又又又得了一千户食邑。
也是因此江家就算破落户,也是京城鼎鼎有名,让勋贵朝臣都记得住的破落户——出了个皇家长寿有德之兆。
感受着同窗们的幽怨,江佑鑫从顺如流:“我能继承一万三千户食邑。”
全场:“…………”
全场:“…………”
全场:“…………”
哪怕大家都是嫡长子起码有个爵位能够继承,但发现从江佑鑫身上找不到太强烈优越感后,有人直接气得去启蒙斋:“哪怕翻墙,我都要看看那些弟弟们自己苦读奋斗的模样!”
此话一出不少人纷纷应和。
甚至还有人动手拉着一万三千户一起去。
一行人手脚麻利叠罗汉翻进启蒙斋后院,还再一次互相协作爬上了屋檐。
被拱着到屋檐的江佑鑫无奈的吁口气,垂首看向底下已经搭建起来的比试场所:以贺柏为首的人一堆密密麻麻的,而站在江佑翎身边的孤零零的就一个许誉。
在两帮人中间是堆积得有几尺高的书籍。
看着,江佑鑫紧张的捏了捏汗珠。
虽然有个倒数第一的弟弟很丢脸,但……但要是江佑翎被嘲伪君子,装逼小人,那更丢脸了。
前者是才智问题,后者直接是德行,能够斩断后半生的仕途了。
担忧着,他就听得身后有人看戏着哟哟哟口吻:
“瞧那些书仆的脸色,恐怕藏书阁的书都搬进来好几本了。”
“那配色是一整套本朝官印刚出炉的二十四史吧?玩这么大吗?”
江佑鑫咯噔一声。
二十四史?
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默念着自己死记硬背记住的,新学年增设的课程,江佑鑫都觉自己脑瓜子开始嗡嗡嗡做疼了。
与此同时眼尖的发现屋檐上那密密麻麻的都不带遮掩的“屋檐”,甚至左右厢房屋檐上也陆陆续续有人爬上来充当屋檐,江佑翎不由得发出一声喟叹。
原来这就是普通人的日常学习小碎片。
羡慕着,江佑鑫看向贺柏。
贺柏带着些得意开口:“我就考验你一段简单的。六连元黎大人先前为劝学,作过一首《自挂东南枝》。”
江佑翎点头:“请。”
说完他就见贺柏忽然间身形都有些不对了,还是摇摆着念叨:“少壮不努力,不如自挂东南枝,去年今日此门中,映日荷花别样红,飞流直下三千尺,人生长恨水长东……”
江佑翎如遭雷击,感觉自己脑子都要炸裂了。
这什么玩意?
其他人见状,露出了然的目光来。
若是江佑翎没提前学过,那按着他自己过目不忘的说法,肯定会一字不落背下来。可若是学过的话,那嘿嘿。
第一反应肯定是错。
这些诗句上下句全都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