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三人带着萧景晨和一众伙计下人,正在赶往京都的路上。
这一次,他们走了另一条路,没有途径江南,而是路过川蜀。
抵达川蜀后,就是连日的淅淅细雨,几乎没有停过。柳兰湘开玩笑道:“我本以为江南已经是够爱下雨了,没想到川蜀这一代也不逞多让啊。不过这里的姑娘们真的都好漂亮,皮肤又白又嫩的,也不知道和雨水多气候湿润有没有关系。”
柳笙听后笑眯眯的看着妻子,温柔的说道:“还是江南的姑娘最漂亮。”
这一波马屁拍的简直是明目张胆,也亏柳笙能说的出口,还说的这般自然。柳兰湘被夸的红了脸,含情脉脉的看着柳笙,显然很受用的样子。
一旁的柳芸和伙计们掩嘴偷笑,只有萧景晨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背着柳兰湘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至于为什么要背着柳兰湘翻这个白眼,别问,问就是吵不过她。
川蜀雨水虽多,但对于在同样雨天很多的江南长大的柳兰湘来说,反倒是更加习惯。她一直没好意思抱怨,幽州的气候实在是过于干燥,她非常的不适应。
至于柳家的一众人,从柳芸母子到下面的伙计,更是走南闯北去过很多的地方,对什么样的气候和天气都能很快的适应。他们中很多人都来过川蜀,一踏入川蜀的地界,就不停的向大家介绍这边的美食,听的柳兰湘直流口水,恨不能马上进城大吃一顿。
唯有萧景晨一人不太喜欢阴雨天,不过他也不好矫情,默默忍受着。
这一路上最开始几天,柳兰湘和萧景晨还吵闹不休,慢慢的两人连吵架都吵够了,柳笙便趁着两人难得的“休战”期,和萧景晨说起了正事。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到了京都后要自保,要护着萧景晨的五个表哥,还要陪着殷家一起谋反,对京都的形势和人物关系,必须要能多了解就多了解。
特别是朝中的文武百官,谁是宁家的爪牙,谁早就对宁家不满,谁是忠贞铁骨之臣,谁是阳奉阴违的墙头草……柳笙自然是想详细的知道。
一开始柳笙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虽然萧景晨是皇子,但尚且年幼,还不到可以接触到国事的时候。何况外有宁家的忌惮,内有宁皇后的打压,他能宫里好好的长大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了解那么多的朝廷官员?
柳笙问他也不过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哪怕只打听出来几人,也聊胜于无。
可是令柳笙没想到的是,萧景晨对朝中众官员知道的非常详细,包括他们的籍贯、性情、经历、爱好、能力、品德、家庭等等,特别是他们对待宁家的态度和看法。
两三天谈下来,就连柳笙都忍不住惊叹,感慨道:“我还以为你对朝廷官员没什么了解呢,你居然知道的这么多?你怎么知道的?”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萧景晨刚到幽州那两天,殷家人给他恶补常识来着。
萧景晨脸色有些疲惫,苦笑道:“都是父皇陆陆续续说给我听的。这些年他一直以询问功课为借口,和我单独待在一起。然后他又很少问我功课,只是将那些朝廷官员的事一点点的说给我听。现在我都有些糊涂了,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柳笙听后愈发的惊讶,狐疑的看着萧景晨,心里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却不知该去何处寻找答案。
皇上会一点点的灌输这些事情给萧景晨,很显然是为了他好。这样一个父亲,真会因为多疑和别人的挑唆,就忌惮岳丈一家,并且“害”死自己心爱的女人吗?
或许,他要重新审视一下皇上对殷家、对娴妃和萧景晨的态度了。
柳笙和萧景晨在马车里讨论正事,一开始柳兰湘还听的津津有味,但不出三天,她就腻歪了。于是她很“自觉”的将马车让给两个有要紧事的“男人”,自己跑去和柳芸同乘一骑。
柳芸去过很多地方,经历过很多趣事,又风趣幽默,和她聊天显然是很有意思的事。柳兰湘就和柳芸天南地北的聊着,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具体话题,也没有忌讳。
有时,柳兰湘会将家中父兄的一些“蠢事”说给柳芸听,每每说完后,她都会叹息道:“柳家的产业给了他们俩个,真是暴殄天物,柳家到现在还没破产,真是祖宗攒下的家业厚又积德。母亲,如果当年柳家给了您,怕是成为扬州首富都有可能。为什么家业只能给男子呢,他们哪里就比女子强?我觉得就应该优胜劣汰,家中儿女公平竞争,谁管理家业厉害,谁会做生意赚钱,家业就由谁继承。不,不仅仅是家业,很多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读书和做官,为什么只要男子?全天下有多少男子读书不行做官更不行,可他们就是有这个机会。我想如果女子也有读书和做官的机会,肯定不比男子差。就连做皇帝,也非要男人吗?”
柳兰湘感慨着感慨着,就抱怨了起来,当然了她还是蛮有分寸,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声音压的很低。
说完后,她惊讶的发现,柳芸正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她,似是震惊,似是唏嘘,似是感慨,还好似还带着一点点遗憾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