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二人来到一个驿站,烈日当空,就坐下来喝茶歇息。
正自闲聊,听见旁边一桌的两名旅客小声谈论道:“笔架山上有几座道观,里面的道士精通炼丹之术,每年夏至都会下山做善事积功德,向村民赠送治病的丹药。但今年不知是何原因,过了夏至那些道士还没有来派药。有老百姓上道观去求药,发现里头的道士全都不知所踪。”
“这些道士被神秘人带走了。”另一个旅客小声地说。
“什么神秘人?”
“你就别问了,这事恐怕不简单,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来杀身之祸。”
二人不敢多说,只低头喝着茶。
等他们离开后,杨逍好像想到了什么,喃喃自语:“笔架山?神秘人?”
晓芙问:“你听说过这个地方?”
杨逍点头:“笔架山盛产硝石,吸引了一大批精通炼丹之术的道士在那里设立道观。”
晓芙问道:“盛产硝石,跟设立道观有何关系?”
杨逍解释道:“唐代的炼丹师孙思邈曾在著作中提到,将硝石、木炭、硫磺混合在一起,就能够发火炼丹。后来这种炼丹方法被用于配制火药。近年来各地起义频发,火药常用于行军打仗,而懂得炼丹的道士,常被朝廷招揽,炼丹道士设立的道观,也会得到朝廷的资助。”
晓芙恍然:“我懂了,笔架山硝石多,炼丹的数量便多,数量越多,利润就越丰厚,所以他们扎堆在那里设立道观。”
杨逍道:“正是这样。”
晓芙思索道:“不过这几年,朝廷为了应付起义,早就囤积了不少火药,现在各地军器库的火药十分充足,今年已经没有颁令制造火药了,那这些道士是被谁带走的呢?”
杨逍沉下脸色,道:“奇就奇在这里。”
晓芙惊呼:“莫非你是怀疑,民间有人秘密招揽这些道士,炼制火药?”
杨逍担忧地点了点头。
晓芙更加吃惊:“没有朝廷的批准,谁敢私下炼制火药?”
杨逍失笑:“若人人都听朝廷的话,哪里还有江湖争斗?”
晓芙脸上一窘:“呃……”
杨逍道:“不瞒你说,我们明教起义,所用的火药都是民间私制的……啊!莫非……”
晓芙见他的神色突然变得十分紧张,急问:“莫非什么?”
“有人想挑起战事?”杨逍一惊,道:“事关重大,我要去查探一下。”
晓芙知道,他是在怀疑弥勒宗暗中制造火药,企图再次挑起对明教的战争,顿时起了同仇敌忾之心,道:“好,我和你一起去!”
接着,二人入村庄打听,得知韬光洞是笔架山内硝石最多的矿洞,如果真有人想秘密制作火药,那么必然会从韬光洞采运硝石。
午后,他们来到笔架山,远远望去,只见山中云烟迷蒙,崇山峻岭,深渊处处。
杨逍凝色道:“此处地形复杂,山势险峻,不如你先行回客栈,我一个人进去查探就好了。”
晓芙急道:“不行,我要和你一起去!正因为此处地形复杂,我不放心你一个人。”
杨逍心中一动,这是两人相处以来,晓芙第一次表现出对他的关怀之意,他微微一笑,道:“那好吧,不过这匹马儿和这头青牛,是不能跟着我们了,只能用轻功飞攀过去。”
晓芙点了点头,当下二人绑好马儿牛儿,展开轻功,飞攀掠于险壁断崖之间。
她跟在杨逍后面,飞掠之间直觉险象环生,头皮发紧,好在有杨逍带路帮扶,总能化险为夷。
不到半个时辰,已来到一处断崖上。
“按照村民的说法,韬光洞就在断崖这个地方了。”杨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