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我竟是九位大佬的未婚妻 > 第8章 闻此笙歌

第8章 闻此笙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清风起,午后的春光透过头顶交错的树叶缝隙打在他的身上。清秀略微苍白的脸上露出一抹柔和的笑,仿佛学堂里教书的先生正看着学生的作业……

这幅画面,我是否在何处见过?

曾经破败的书堂,竹纹青衫的男子也眉眼含笑看着我歪歪扭扭的字。此刻的他和好似过去的画面悄悄重叠在了一起。

闻笙抬眸再次看向我,我才回过神,收回紧盯着他的眼。

“这诗出自《诗经》,乃十五国风之一,名为——‘齐风’。”

齐风?也是风,该不会,和我的名字有关?

几度熟悉的错愕,我莫非真和眼前的人曾有

一时间思绪混乱,手指摩挲着茶盏的杯沿陷入沉默,直到闻笙出言打断。

“还不知姑娘姓名?”

“嗷,我叫……叫我风好了。”

“风好?”

“风!”

“咳咳,叫我风,就好了。”

打趣我成功,闻笙勾起一抹如春日暖阳的笑,目光继而落在我的头顶,温柔缱绻的眼神在斑驳光影中仿佛印着星点光芒。

“风姑娘头上的发簪,一看做工精巧,可是出自哪位名匠之手?”

我抬手取下插在发髻的神器,自然地递给他。

闻笙眼睛微微睁大,没敢接下。

“如此贵重之物,姑娘不怕我图谋不轨吗?”

“你会吗?”

听到这句真诚的反问,闻笙笑了笑。

“多谢姑娘信任。”

“说来,今日与姑娘搭话,是因姑娘很像在下的一位故人。只是这位古故人……去年秋日,不幸离世。”

“诶?”

送到一半的茶盏又被我放回桌面,我定睛看向闻笙。

“她——怎么死……离世的?”

“听闻她去西洲,想求起死回生之术。却在距离西洲孤岛一江之隔的荒野遭遇不测。后来的事……在下寻遍诸城,再也没打听到任何消息。”

随着闻笙不疾不徐的声音,他口中的故事在我脑海里逐渐描摹出雏形。那个前往西洲不得归的身影从眼前晃过,像是隔着数百里的距离,我静静地望着她……

我恍惚了一瞬——为什么这个故事,好熟悉?

“可这里是东边儿,先生又何故至此?”

“适闻医鹿山的仙者可救人重生,或许,她会在那里。”

说完这句话后,闻笙瞳中忽然布上一层阴影。

“先生的那位故人,叫什么名字?”

闻笙闻言,放下手中的茶盏,指尖在手上书写了两个字,眼中流露出微妙的笑意。

“她叫,齐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那年,是闻笙第二次进京参加科举落榜。

决心放弃追求功名利禄的他,离开京都后途径光州,在光州游历时择一处偏远乡村住下,自发担起了教书育人的先生一职。

那个叫风的姑娘是怎么找到这个几乎隐匿于山间树林的村庄的,闻笙也记不得了。

某日起,借住此地的叫风的姑娘,每日准时出现在他的课堂,坐在末尾角落的位置和一群娃娃摇晃着脑袋念书。

一日放课后,娃娃们归家,叫风的姑娘却迟迟不肯离去。

闻笙收起书本,走到她身边,才发现她正趴在桌上与周公会面。

“姑娘,该醒醒了。”

她迷迷糊糊直起身,打个哈欠揉着眼,四下张望,在对上闻笙充满笑意的目光时不好意思地笑了两声。

“不知是姑娘昨夜没休息好,还是在下所教的内容索然无味……”

“不是的!先生教得很好。只是……”

风姑娘抓挠着后颈,羞涩地低垂眉眼,指了指桌上书本摊开的一页。

“这首,学生不明白。”

今天,闻笙教的《诗经》,风姑娘所指的并未在今日的教学范围内。不过既然学生有难,老师自然要答。

“《齐风》是八百多年前齐国的民歌。今日所讲关于《诗经》的知识还记得吗?”

“嗯,记得。”

“《国风》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这首《齐风》顾名思义就是齐国的诗歌。”

轻柔的声音耐心地给风姑娘讲述着,如同六月的风拂过竹林,动人心弦的摩挲声和恬静悠然的竹香。

日落西山,两个人并肩坐在村口的榕树下。风姑娘嘴里叼着路边随手折下的狗尾草,哼着闻笙从未听过的小调。

“还不知姑娘姓甚?只听乡亲唤你风姑娘。”

不过问起名字,风姑娘像是陷入了苦恼,眼神四处张望,最后落在自己手里的书上。

“嗯——齐风?”

闻笙跟随风姑娘的视线落在《诗经》上,浅笑反问道:“齐风?姑娘是指,诗还是?”

风姑娘笑着手指点了点自己,扬了下眉。

“我的名字,齐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