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嫡次子摆烂不成功 > 第5章 第 5 章

第5章 第 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古人由于天灾人祸,一个感冒都得死人,所以一般大家族都会给些通房丫头练练手,可惜他来自后世,当然不可能这么做啊!

当天晚上就把人赶了出去。

第二天连忙赶去问他娘是哪个意思啊?

他娘脸上也是一脸愣神,说没有安排过啊!

现在自己只有个秀才的身份,再说身体都没有成熟怎么会给你安排通房丫头啊!

他娘亲咬了咬牙,知道后直接冲到他老爹面前大吵大闹一番,在亲友面前丢了个大脸,但是也坚决不接受通房丫头。

这个时候李世瑞才发现他得小院简直像个筛子一样被人前前后后安排了一些人,谁都能在这里动手脚,他吓得连忙把这些人发卖了。

他前世也就是个大学生,哪里经过这些事情得洗礼啊!

这样下来人生生瘦了几斤。

来他就只想做个有钱的富家翁,加上家族的庇佑,好好过日子,但是现在看来他家倒台被贬估计没有那么简单了。

怎么办 ?

凉拌呗!他一个秀才身份有个鸟用!

哎!!!

咬着嘴里的荔枝,微微有些酸!

百无聊赖地看着手里的游记。

他现在的家族就跟红楼梦里的荣国府一样,看着显赫,实则早就成了皇帝的眼中钉了。

现在朝政都被门阀世家大族给把持着,即使当年的老皇帝在世,也没有撼动这些家族的根基,可见老话说的好:流水的皇朝,铁打的世家。

老皇帝还是有才干和魄力的。

开科举,减低赋税,但是没有什么用啊!

每个王朝大约在建立100年后就会开始面临财政上的困境。

为了弥补亏空,统治阶级提高赋税。

赋税大部分压在耕农身上,因为这是社会的主要成分。

赋税增加后,有些耕农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割让给世家,自己则沦为佃农。

而世家凭借其财力以及政治影响,只缴纳微不足道的税。

因此,世家占有的土地越多,私产也就越多,但是朝廷的税收就少了,皇室要钱,朝廷百官要钱,军费要钱,你猜猜最后会怎么样?

这样落在农民头的赋税会越来越多,更多的土地会割让给世家,开始恶性循环。

最后的结果就是,百姓赋税增加,生产率下降,最后种地的人少,粮食减产,再遇上天灾那可是造孽啊!

然后饥荒,盗匪活动,最后吃不饱的农民就会拿起镰刀起义了。。。。。

同时由于资金紧缺,边防建设也可能被忽视,从而招致游牧民族前来劫掠。

这种内乱和外侵的结合,将使得摇摇欲坠得王朝崩溃,开始下一轮循环。

“少爷,少爷?”李琦担忧地看着李世瑞,自从少爷回来后,人变了好多,又说不上来是哪里变了。

“有事?”李世瑞淡定道,他也知道李琦会怀疑,但是他是家生子还是他的奶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家生子算的上是主子的私有财产,像他这样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身边伺候的人那都是家里至少几代人都在王府里干活的才能轮的上。

不要以为家生的奴才就很惨,也不要以为“没上来”的家生子和没有差事的就很穷。

有些家生子在府里是奴仆,在外面都是财主老爷。

这些三四辈子的家生奴才里“各有运营”,也就是都是有土地,有产业,比有些庶子旁系的主子还阔绰富有。

这些家生子混的极差的就是一些寡妇孤女,只要能有一人当差,全家就能温饱,混的中等的一家子好几个人都当差,家里就能积蓄买房子买地,混的极好的像红楼里的赖大家,林之效家,周瑞家的大管家管事,在外都是不得了的大财主。

就连穷的过不下去的刘姥姥,不过来贾府走两次,就得到了五六百两财物,回家直接贫农变富农,甚至晋升小地主了,何况天天在贾府天天做耗那些根基深厚的家生奴才了。

看着李世瑞幽幽地凝视着他,李琦后背一阵发凉,抖了抖。

“说吧!什么事?”李世瑞淡淡道,这个奶兄弟他观察了下,人还是信得过。

“李府的三少爷请你去醉江楼喝茶!”

“醉江楼?还有谁?”

“魏府的三少爷,祁府的二少爷,吴府的三少爷!”

“什么时候去?”

“拜帖已经送到了!”李琦连忙将拜帖送上,他现在已经习惯了自个少爷话少的毛病了,除了在小姐面前,少爷都不怎么说话的。

“你去回帖,明天我准时到!”

“是,少爷”

看着李琦走远的身影,李世瑞站起来扭动了下身体。

看来自己的朋友圈都是些嫡次子。

这个魏府三少爷就有点意思了。

在古代,皇帝对于那些功高震住的人最为忌讳。

在那个时代,整个天下几乎就事皇帝的一言堂,其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皇帝的意志便是一切,他可以轻易地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荣辱,让其生,便能享受荣华富贵,让其死,那便是毫无转圜余地的夺命宣判。

而且,这种影响甚至会波及到祖宗十八代,使得他们也整日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时刻担忧着不知何时便会降临的灾难和厄运。

在封建帝制的统治之下,人们的命运彷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握住,难以挣脱,只能在皇帝的威严与权势下战战兢兢地生活着,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前头不是说了,这个朝代建立也就区区100年而已。

遥想当年,老皇帝也是在那乱世之中拼荆斩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得意建立这新朝廷。而那一批跟随他南征北战,为打下这江山立下汉马功劳的功臣们,如今还剩下多少家了?细细数来,就那么几家了。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白头。”古往今来,多少名将为帝王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却死于帝王的猜忌与卸磨杀驴之举。在他所处的这个朝代,除了拥有再造大唐之功的汾阳王郭子仪得以善终,就再没有人能够在功成名就之后还能好好地活下来。

如今的朝廷一昧重文抑武,致使武将的地位每况愈下,身份俞发卑微。

除了开国之时的那几个武功卓著的老臣以外,其余的武将几乎是毫无出路可言。

他们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一身精湛武艺,却难以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只能在这憋屈的境遇中磋磨岁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