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时分,天边泛起鱼肚白,晨曦穿透淡薄的云层,如丝线般轻柔地铺洒在苍茫大地上。广袤无垠的原野,被这熹微晨光染上一层朦胧的暖色调,仿佛一幅刚刚展开的水墨画,每一处轮廓都被勾勒得若隐若现,如梦似幻。
远处,错落有致的农舍间,一声声鸡鸣打破了夜的寂静。那声音清脆嘹亮,此起彼伏,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晨曲,唤醒沉睡的世界。
紧接着,几声犬吠交织其中,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给这份质朴的宁静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在这充满生机的清晨,官道上走来一行人。
为首的李世瑞,身着一袭淡蓝色长袍,衣袂随风轻轻飘动,衣角的丝线在微光中闪烁着细腻光泽。他身姿笔挺,面容沉静,眉眼间透着一股沉稳与坚毅,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气质。身旁的通判,神色恭敬,微微欠身,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汪师爷不时抬眼望向李世瑞,嘴唇微微开合,低声汇报着当地的民情,眼神中满是敬畏与谨慎。
随着脚步声渐近,王家村的轮廓逐渐清晰。村口的老槐树,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欢迎远方的来客。几缕炊烟从农舍的烟囱袅袅升起,融入这柔和的晨光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味。
一年前,老侯爷出于弥补他们这一脉的考量,同时也担忧会给整个家族带来祸乱,便远远地给李世瑞安排了一个北疆小县令的职位,将他打发至此。
这个朝代除了科举之外,还存在很多其它的入仕途径,其中最常见的是二个,一是门荫,二是流外。
门荫是对五品以上官吏子弟的照顾措施,令其服役一定时间,然后经过专门考试则可以做官。
于是,李世瑞带着妹妹和母亲来到了这个位于北方的小县城。
在那个时代,出嫁的女人在父亲尚在人世之时,是无法跟随儿子离开的。而李世瑞的母亲为了能跟随儿子来到此处,用了一些利益与老侯爷进行了交换。
甚至动用了一些家族中的人脉关系,历经无数次的谈判与波折,才得以与子女一同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
在老侯爷那强势而不容置疑的强烈干预下,李世瑞的父亲和母亲虽然并未走到和离的地步,但是家庭氛围却依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兄弟在这样的局势下,不得不正式分家。
在古代,一旦正式分家之后,便如同两条泾渭分明的河流,各自奔腾向前。倘若一方谋反,另一方通常也不会受到过多的牵连。毕竟,分家意味着在财产,责任以及命运上都有了明确的划分。
李世瑞在被老侯爷打发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县城之后,心中虽有诸多感慨与无奈,但也深知这或许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朝代类似宋朝,在这里,他不必再受家族中复杂关系的束缚,可以大刀阔斧地开始积累自己的资源。他开始走访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与需求,他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农业产量,改善百姓的生活。
他还积极与周边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拓展商业渠道,为小城带来新的活力。
“大人,您好好在衙门待着便是了,如今,雨季刚过,您瞧瞧这道路泥泞不堪,实在是不适合行走啊!”汪师爷续着一小撮胡子在一旁耐心地循循善诱着劝导。
相当初,这位小小县令刚来的时候,汪铎的心那可是哇凉哇凉的。这么年轻,听闻还是个侯府的小公子,能成什么事呢?
汪铎自幼饱读诗书,一心想为百姓谋个福祉,奈何仕途坎坷,多年来只是在这小县城里当个师爷。他曾见证过几任县令的来来去去,有的贪婪无度,有的碌碌无为,这让他对官场渐渐失去了信心。
他们这一县的百姓可真是糟了殃。上一任老县令离开之时,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弄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如今又来了个小县令,汪师爷不禁暗自叹息,唉!也不知道他们的苦日子何时才能到个头啊。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县令,心中充满了担忧与疑虑,不知道这位新上任的大人会给这个县带来怎样的命运。
李世瑞与汪师爷并肩而行,目光缓缓落在前方的土地上。
李世瑞不禁暗自思忱,想当初若自己能多学一些农业,冶炼以及化工等方面的知识,如今也不至于面对这般境况而束手无策。
还好,在曾经的那个世界里,自己多多少少也接触过一些这些领域的内容,可即便如此,一时之间也难以想出完美的解决办法。
要知道,他乃是这里的县令,也要扛起一方福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