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嫡次子摆烂不成功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蓉脚步匆匆,踏入自己的书房。一进门,她便下意识地环顾四周,熟悉的桌椅、摆放略显杂乱的工具,还有墙上挂着的那些记录着各类信息的纸张,这一切在她眼中都如同战场。

她眉头紧锁,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满心都是沉甸甸的压力。如今手头的事情千头万绪,每一件都迫在眉睫。

第一件棘手的事,便是寻找石灰。说起来实在无奈,她连石灰究竟是什么模样、有何种特性都一无所知,只知道这东西对接下来的计划至关重要。可茫茫天地,从何找起?他她站在原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脑海里不断思索着各种可能的线索,却又毫无头绪。

造纸坊的情报工作同样不能有丝毫懈怠。她深知,就目前李世瑞的行事风格来看,未来必定还有更大的动作。

然而,眼下最为窘迫的是,她严重缺人手。她缓缓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满是无奈。自己一个人,要兼顾这么多重要的任务,分身乏术。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到底该从何处招募到可靠的帮手,又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这些千头万绪的工作梳理清楚,一一落实。

李世瑞站在窗前,眉头紧锁,神情凝重,手中的毛笔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敲打着掌心,发出沉闷的声响。窗外的庭院里,丫鬟们正忙碌地穿梭,可他的心思全然不在这热闹景象上。

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手中缺人呢?这个念头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这是古代,不是现代,很多事情都不能像在现代那般轻易解决。在现代,通讯发达,信息传播迅速,想要召集人手,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就能迅速联络上。可在这古代,没有便捷的通讯工具,消息的传递只能靠人力奔波,效率极低。

而且,在古代,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有着诸多的限制和规矩。不像现代,凭借学历、能力和经验,就能在广阔的职场中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这里,出身、门第、人脉关系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想要找到几个真正有能力、又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谈何容易。

想 到这里,李世瑞轻轻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与疲惫。李世瑞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他心里清楚,当下诸多事务里,把路修平整才是重中之重。每次出行,道路都是泥流瓦水,一脚踩下去,鞋子都能陷进去半截。

这样的路况,别说是吸引江南那边的大商家了,就连日常出行都极为不便。

要想富,先修路,这道理他再明白不过。可修路哪有那么简单,首要难题就是得搞定石灰。想到这儿,李世瑞不禁犯了难,他转头看向一旁的黄宏平,开口问道:“让你做的那些工具,做出来了吗?”

黄宏平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脑海中还在想着王蓉,冷不丁被李大人的一声询问拉回现实。

他猛地回过神,脸上迅速泛起一阵红晕,尴尬地摸了摸头,动作有些局促。

一直以来,黄宏平都对自己的聪明才智颇为自信,他常常觉得自己出类拔萃,面对各类事务都能应对自如,旁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到了他手上,往往能迎刃而解,这也让他内心隐隐有些自得,觉得自己算得上是个天才。

可自从结识李大人,他的这种想法彻底被颠覆了。

就拿前几日李大人展示的那些新奇玩意儿来说,什么烧杯、复杂的器械,他光是看着那些奇形怪状的构造,就觉得一头雾水。

然而李大人讲解起来,深入浅出,三言两语便能让他恍然大悟,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原理瞬间变得清晰明了。

他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那些闻所未闻的理念和方法,源源不断地涌入脑海。

他突然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智者,自己以往的那些骄傲,在李大人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啊!在做了,有头绪了!别催!”说着,整个人都在往外跑。

汪师爷看见黄宏平仿若见鬼似的跑走,摇了摇头,看来,大人身边也就属他最稳重了。

他五十来岁,身形清瘦,一袭灰袍整洁得体,几缕银丝在鬓角若隐若现,透着岁月沉淀的睿智。他下意识地正了正衣服,抬手轻轻整理了一下领口,又将袖口的褶皱抚平,才抬脚迈进书房,动作不慌不忙,尽显稳重。

“大人,听闻你找我?”汪师爷微微躬身,声音低沉温和,带着几分关切。

李世瑞抬眸,眼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汪师爷,快请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等汪师爷落座后,才把手中的计划书递过去,“您看看这份计划书,如今事态紧急,实在需要您帮我拿拿主意。”

屋内气氛凝重,映照着李世瑞紧锁的眉头。他站在桌前,手中紧紧握着那份凝聚着心血的计划书,眼神中满是忧虑与坚定。

汪师爷见李世瑞神色沉重,心中不禁一紧。

他快步上前,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计划书,轻声说道:“大人,且放宽心,先让我看看。”说罢,缓缓走到一旁的木椅边,轻轻坐下,动作间满是谨慎。

他小心翼翼地翻开计划书,逐字逐句细细研读起来。起初,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其中的深意;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眼睛逐渐睁大,眼神中不时闪过惊喜的光芒,脸上的赞叹之色愈发明显。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仿佛在触摸着一份珍贵的宝藏。

“妙啊,实在是妙!”汪师爷忍不住轻声赞叹,“大人竟能想出如此周全的计划,真乃神人也!”他一边看着,一边不住地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许久,汪师爷才缓缓合上计划书,站起身来,神色恭敬地说道:“大人的想法堪称绝妙,此计划若能顺利实施,定能解当下之困。只是不知大人需要我做些什么?但请大人吩咐,我定当全力以赴,万死不辞!”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忠诚,挺直的脊背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决心。

“汪师爷,此事还需你多多费心。”李世瑞缓缓说道,“我需要你去联络城中的各方势力,说服他们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来。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大人放心!”汪师爷郑重地点头,“我定不辱使命!”

李世瑞递给汪师爷的这份计划书,承载着他改变现状的深切期望,里面涵盖三大关键内容。

首先是建立一所全新模式的学校。

不同于传统私塾只专注于四书五经,这所学校将目光投向百姓的生计技能。

校内会划分多个区域,农业区里,经验丰富的老农会手把手教导百姓如何改良土壤、辨别优良种子,以及根据时节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商业区则会邀请各地商贾,分享贸易技巧、市场规律,帮助百姓开拓商业思维;还有专门的木工区,摆放着各类工具,老师傅们会耐心传授木工技艺,从简单的桌椅制作到复杂的建筑榫卯结构,让百姓掌握一技之长,以此提升生活水平。

其次是对贫困地区房屋的加固工作。

每到冬天,大雪纷飞,不少地区受灾严重。李世瑞要求各地官员详细统计贫困地区情况并报备。用坚实的木材加固梁柱,加厚屋顶,防止大雪积压导致房屋坍塌,避免人员伤亡悲剧的发生。

最后是说服各大商家开坊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