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瑞心头一震:"此话当真?"
"我儿本想揭发此事,却反被诬陷舞弊。"老者握紧拳头,"徐国公权势滔天,我们林家...唉..."
李世瑞道:“可有证据?”
林老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大人,徐国公权势滔天,您..."
"再大的权势,也大不过一个理字。"李世瑞握紧拳头,"林老可还记得,当年被调换考卷的寒门学子都有哪些人?"
林老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册子:"这是我儿留下的名册,上面记载了当年所有寒门学子的姓名。"
李世瑞接过册子,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李世瑞坐在书房之中,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显得有些凝重。他的目光落在桌上摊开的卷宗上,那正是关于三年前科举舞弊案的资料,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
科举舞弊和上次抓到的细作,后面都有徐国公的影子。
然而,他深知,要扳倒徐国公,谈何容易。徐国公在朝堂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朝堂之上,大部分官员都是他昔日门生,这些人在朝堂中相互呼应,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徐国公只需微微示意,便能在朝堂上掀起一阵风浪,影响众多决策。
李世瑞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他心中明白,与徐国公的这场较量,犹如以卵击石,困难重重。
李世瑞坐在书房中,眉头紧蹙,双眼死死地盯着面前摊开却未翻动一页的书卷,心思全然不在其上。他满脑子都在思索着同一个难题:怎样才能让徐国公露出马脚?
徐国公在朝堂上经营多年,势力错综复杂,犹如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稍有不慎便会触动各方利益,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李世瑞深知,想要扳倒这样一位位高权重且老谋深算的人物,绝非易事。但那隐藏在三年前科举舞弊案背后的重重疑点,以及那间谍口中若有若无透露出的与徐国公的关联,都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头。
李世瑞缓缓站起身,背着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他心想,徐国公既然如此谨慎,必然不会轻易留下把柄。正面交锋肯定不行,那便只能从侧面迂回,寻找他的破绽。
李世瑞坐在桌前,手中紧握着那本名册,神色凝重。
这本名册看似普通,可他深知其中或许藏着揭开徐公阴谋的关键线索。
想起以往在电视里看到的情节,那些机密名册常常暗藏玄机,或是有难以察觉的暗纹,或是用特殊符纸制作,需用火烧、水浸等特殊方式才能显现出隐藏信息。
他决定依样尝试,看看这本名册是否也有类似秘密。
李世瑞先拿起名册,对着烛光,将每一页都举到眼前,仔细端详。他的目光顺着纸张纹理一寸一寸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可反复查看几遍,除了正常的人名和记录,一无所获。他没有气馁,又将名册平放在桌上,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表面,试图通过触感发现异样。依旧毫无头绪。
接着,他想到用火烤的方法。他小心翼翼地拿起烛台,将火苗缓缓靠近名册边缘,眼睛紧紧盯着纸面,生怕错过任何变化。
然而,随着火苗的靠近,纸张只是微微泛黄,并未出现想象中的字迹或图案。李诗睿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又决定试试水浸。他端来一盆清水,深吸一口气,缓缓将名册的一角浸入水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诗睿的目光始终紧紧锁定在名册上。就在他有些失望之时,奇迹发生了。
名册下方原本平整的纸张上,渐渐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图案。他立刻将名册从水中取出,平铺在桌上,仔细擦拭周围水渍。随着水渍褪去,一个清晰的暗纹出现在眼前。李诗睿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激动地脱口而出:“找到了!”他深知,这个暗纹或许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能让他更接近徐公那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世瑞站在铜镜前,仔细地打量着镜中的自己。
往日那身彰显身份的锦袍已被替换为一袭粗布麻衣,质地粗糙,颜色灰暗,衣角处还打着几个补丁,仿佛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头上的破旧毡帽压得很低,几乎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他微微转动身体,感受着这身装扮带来的变化,举手投足间都刻意模仿着走南闯北的小商人那种世故与谨慎。
此次行动,李世瑞心里清楚,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他手中紧紧握着那本名册,这薄薄的一本册子,此刻却似有千钧之重。
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那些被调换考卷的寒门学子名单。这些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是揭开三年前那场科举舞弊案背后庞大势力的关键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