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有驴拉着板车来了,每辆车上都坐着十多位风尘仆仆的年轻少女们。
“惠儿……”
板车上坐着一位消瘦的少女,便是惠儿。
车和子将其紧紧拥抱住,可惠儿见到车和子没有半点的喜悦之情,本该是活泼稚嫩的惠儿却一下子变得干瘪了。
车和子又打量全部的少女,没有慧娘的踪迹。
送少女来的嬷嬷见车和子衣着华丽,冷喝道:“见了姑娘还不行礼。”
“见过姑娘……”惠儿对车和子冷漠的行礼,仿佛两人未曾见过一般。
车和子见人员都齐了,可还是没有见到慧娘的踪迹,问道:“慧娘,是不是还在路上。”
听到慧娘,惠儿的情绪再也忍受不住,她道:“慧娘死了 ……”
“慧娘死了……”
“慧娘死了……”
这几个字不断在车和子的脑袋里摇晃,身子一软,若不是元嬷嬷扶着,车和子便是瘫软于地,她道:“慧娘是怎么死的……”
惠儿用极其平淡的话道:“我与慧娘一路吃了些苦好不容易抵达了洛阳了,可刚到慧儿就水土不服,生了一场病,哪有人替我们请大夫。”说着,小惠跪下道:“我把车小姐留给我两做念想的玉簪给了看管婆子,那婆子才让了一位大夫来瞧,可城外哪有什么好大夫。”
“慧娘没了。”
车和子当即就要出门祭拜,元嬷嬷拦住道:“姑娘怎可以这般不听话,晚上是将军与夫人庆祝大宴,姑娘还要参加的。”
“若是不去,别说姑娘,我都要被王押班说上半日。”
此时的车和子明白她不是自由之身,她把头上的金簪,耳畔的耳环,还有臂上银钏儿都取下道:“好嬷嬷,你搬去城外替慧儿好好安葬。”
“求嬷嬷了。”车和子一并哭,一并说。嬷嬷也只车和子是一个性情中人,叹气道:“姑娘,还是别碰那不吉利事了。”
“什么吉利不吉利的,人死了不能归乡,还不能好好安葬。”此时的车和子早已哭花了脸。
“嬷嬷,你且把和子重新梳妆。千万别被将军与夫人见到。”刚才和子与惠儿的对话,被陶夫人听的一清二楚。
嬷嬷当然明白,和子这些日子做侍女吃了多少的苦头,无外乎是压她的脾气。
陶夫人对着和子道:“元嬷嬷待你如何?”
“好。”车和子明白元嬷嬷虽市侩啰嗦,但确实对她好。
“你且别哭,给元嬷嬷惹麻烦了。”陶夫人道:“你叫惠儿吧,我安排两人跟着你去把那位姑娘的尸骨安葬好。”说完,让惠儿与两位嬷嬷一并走。
“和子,府上的东西可都是登基在册的,你若是偷偷卖了,可要怎么补?”陶夫人在提醒和子别犯错。
“我若是男子,我定要保护慧娘……”车和子的性子便是最恨自己不是男儿,能够上战场杀敌。
陶夫人擦过车和子的泪珠道:“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这个乱世中抢的抢的,杀的杀的,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啊。姑娘可别想着整日打战打打杀杀的……”
陶夫人命元嬷嬷把和子洗脸梳妆一番,再去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