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庭大多城池都取名自旧时池苑,滦州郡章台也不例外。
很难说是先有柳荫再有县城,还是因为章台柳这样闻名遐迩的曲牌,这里才种满飘摇的绿丝绦。
但现在,传闻中繁盛的杨柳城章台,只剩下凋尽的枝叶与枯黄的树干。
姜岱玥记得养父严叔提过,约莫三十年前,大昭新皇德宏帝即位之初,曾组织过一次大规模迁徙。
清空几座戍边的城池,将百姓驱往更靠近王城的东庭腹地。
章台,也为其中之一。
这座城看起来已废弃有些年头了,按时间算,与幻境外现世章台该有的景象倒是一致。
三十六苦雨阵第二重,竟能真实到这种地步。
还是说现世才是她做的一场梦,之前那些梦中化蝶所遇华胥,都不过是蝴蝶了无痕的遐思 ?
好在三人入城时,长风翩然吹破云烟幕布,灰白天际蓦地透出澄澈清碧的色彩。
城门楼下两列荒疏苦柳,经清风微送,也褪去衰败,摇曳起蓬蓬的新翠嫩枝。
当幻境因他们到来而鲜活,姜岱玥心中豁然贯通,管它真真假假,秉守本心便是。
至少此刻,她还是她。
日渐西斜,晚春时序。
沿主道步入东南街市,人潮熙来攘往,各色商贩叫卖声一片,炙鸡铺炭火噼里啪啦,糕饼店蒸笼水汽氤氲……
馄饨摊人流最多,三五成群围坐一桌,馄饨皮薄如纸,高汤里滚一遭,油亮亮,热腾腾。
再配壶农家自饮的冬酿酒,暖酒烹肴,晚春的些微料峭寒意霎如过眼云烟,不可谓不快哉。
酒饱饭足,几位拿着竹箸敲敲打打的少年人倏地唱起歌,没两声就被巡街的城吏轰走。
少年们也不在意,勾肩搭背接着唱,你一言我一语,凑成完整的一支歌。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啪嗒
深衣短褂仆从打扮的清俊小少年洒了怀中糕饼,神色大震。
有人醉眼迷离辩出他,“你不是那个……那个孟长宇的书童阿竹吗?上回诗会大放异彩后,我怎再未见过你?你的脸……”
阿竹十三四岁年纪,右颊刻着一道痂痕未褪的奴印,家奴黔面通常刺在耳后颈间,留于脸颊显然是刻意折辱,那人啐了一声。
“这个纨绔不学无术也便罢了,怎的还如此阴损恶毒!”
阿竹置若罔闻,“这支《青门柳》,是谁谱的曲?”
“两相宜的伶人桃仙,不过她……喂你干什么去!阿竹?阿竹?!”
话未说完眼前人就没了踪迹,那人徒劳唤了几句,索性作罢。
身侧另一位少年晃晃悠悠。
“宁浔,孟长宇逼死桃仙,你跑到孟家家奴面前唱什么《青台柳》?非亲非故的,他还能昏了头替桃仙报仇不成?”
宁浔眸色沉沉,再无一丝微醺。
“万一呢,不然人活一世,死了无人惦念,未免也太过可惜。”
险些被宁浔装醉骗过,徐渺渺连声啧啧,“心眼比莲藕还多,我猜阵眼是他。”
徐晏道,“三百下品灵石,我赌不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徐渺渺果断拒绝,“没钱,不赌。但是为什么?”
“实心呆瓜,往那儿看。”徐晏扬起下巴点向快要失去踪影的某位剑灵虚影,“还不跟上?”
好一个亘古剑灵,随时弃剑主于不顾,那他与孤月剑结契意义何在?
半晌,徐渺渺崩溃道,“……不要再拐弯抹角给我起外号了啊啊啊!”
跟随尘烟一样惶惶然的阿竹在长街东绕西绕,姜岱玥发现去掉黔面,此人竟与她昔日邻里兼同窗的裴珺少年时相貌有些接近。
细细想来,之前那道颇为耳熟、较记忆更冷、更不通人情的冷淡男声,不正出自她找先生赐陨天瑛当日自称极北魔域三皇子容璟的裴大哥?
莫非三十六苦雨阵的阵眼,都是封印容璟神魂那具凡尸的前世今生?
东庭长生寺小沙弥明灯,历千年轮回成为这一世与裴珺样貌相近的阿竹。
眼下还不知具体年份,或许再经几世轮回,他便是她熟知的那个裴珺了。
两千年前,明灯以欺君之罪入宫求桓懿帝回心转意,而裴大哥当年死于山匪刀下,再次醒来已是恢复神魂记忆的魔修容璟。
阿竹的结局注定惨烈。
可若容璟单单只是作为魔尊之子、横刀之徒的容璟,那这些裴珺前生经历又作何解释?
越忘不了越看不明了。
有人嘴上强调凡人裴珺已死,但就像是两根盘恒草木的藤蔓,彼此缠绕到最后,早已分不清谁是谁。
……
夜阑河坐落于章台城西,每逢夜幕悬垂时亮起通明灯火,游船画舫的棹楫划过水面,磷磷暗青波纹便漾开潋滟的流光。
岸边一列鳞次栉比的亭台水榭歌楼酒肆中,两相宜不是资历最久的乐坊,却是今日风头最盛的一间。
宁为乱世拾遗女,不作他人梁下燕。
就在昨日,两相宜的行首伶人桃仙拒为太守府公子孟长宇奏乐,以一曲前人写的诗文《青台柳》作绝唱,毅然抱琴投入夜阑河。
死前还言,“我乃滦州前太守上官晃长孙上官婕,外祖一生清正,系今太守罗沐秋与京华孟氏构陷而死,我虽为乐妓,但犹知廉耻,绝不与尔等孟贼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