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姜大嫂言之凿凿,姜二嫂一张脸被气成了猪肝色。
她颤声道:“匿了我的糯米面也就罢了,还要拿这顶不孝的大帽子来压我们,太欺负人了,今天,我非得讨回这个公道不可!”
然后,她又转脸问湘云:“四弟妹,你今天都看见了,你说,你来评评这个理!”
评理么……
湘云心里暗暗嘀咕,这理还用评么?直接上前给姜大嫂两个大嘴巴子!
就算要不回糯米面,起码下次她不敢再这样欺负人了。
可姜二嫂嘴里反反复复,就是理论,评理!
这理,谁能光明正大出来给你评呢?
指望婆婆?婆婆显然是软弱的性子,她又是跟大嫂过活的,跟谁过活,心里肯定要偏向谁多些!
何况,大嫂口口声声,婆婆爱吃糯米面,这糯米面留下来,是给婆婆吃的。
婆婆除非是特别公道明理之人,才会谴责大嫂,可是,这样的人世上又能有几个呢?
不说婆婆,就说自己吧,身为妯娌,她也不好公开向着谁吧。
毕竟谁都不是包公啊!
湘云有些为难地看着这位二嫂,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说二弟妹啊,你就是太会过日子了。一点小东小西的,你都看得那么重!”姜大郎此时开了口,又开始挑剔起姜二嫂的吝啬来了。
姜二嫂顿了顿脚:“今天,你要是不把糯米面给我,我——我就找族长去!”
“说啊!你现在就去找族长去!”姜大嫂毫无惧色,反倒把声音给提高了!
“哎呦,一点小事,还要惊动族长……”姜母忙道。
“婆婆,您别阻拦,就让她找去!”姜大嫂讥笑道。
姜二嫂转身就走。
姜大嫂就说:“弟妹,她刚才是不是去你家了?”
湘云嗯了一声,也不好说什么,想了一想,又说:“大嫂,她看见了我们家柜子里的糯米面。”
姜大嫂点了点头:“我知道,肯定不是你告诉她的,她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肯定是你三嫂背地里捣鬼了!她就是恨不得我和你二嫂天天骂架才好。”
湘云没有说话,这个话,她没法接。
于是她就说:“大嫂,我是怕你们吵起来,想过来劝劝的,都是一家人,莫要伤了和气。”
姜大嫂冷冷哼了一声:“就凭她?也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四弟妹,你先别走,坐下来吃吃我昨儿做的红糖糯米糍粑,我就看看,族长来了,还能把我怎么样!”
说完,她就拉了湘云,回到了堂屋。
湘云也实在是好奇,这么明摆着的事情,族长还能怎么处置呢?姜大嫂居然那么胸有成竹?
于是她点了点头:“早就听四郎说大嫂手艺好,我就尝一尝你的红糖糯米糍粑呗。”
一家人从院子里回到堂屋,围坐在桌前,吃起了红糖糯米糍粑。
姜大嫂的手艺确实很好,糯米糍粑里放了红糖,甜而不腻,吃起来清香满口。
湘云正想夸赞两句,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随着一声威严的咳嗽,一个六十开外的老者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姜二嫂。
想必,这位就是姜家的族长了。
姜大郎夫妇一起站了起来:“族长,快来坐下,吃点糍粑。”
族长坐在姜大嫂递过来的一张圆凳上,扫了一眼桌上的那碟子糍粑,就说:“这就是那糯米面做的糍粑吗?”
姜大郎笑着点了点头。
族长又道:“大郎,你弟妹说,大嫂把四姑奶奶给她的糯米面给扣下来了,可有此事?”
“族长啊,您听我说,这糯米面,我扣下来,是有缘故的。”姜大嫂急忙道。
族长就问:“什么缘故,你说。”
姜大嫂笑道:“第一,我婆婆最爱吃糯米面做的红糖糍粑,第二么,老二家的松哥儿跟我说,他们家都不吃糯米面。”
“你胡说,松儿不可能这样说的!”姜二嫂叫了起来。
族长看了姜大嫂一眼:“大郎媳妇,松哥儿真的这样说过么?”
姜大嫂道:“族长,你可现在就把松哥儿找来问。”
族长听了,点了点头,对姜大郎的大儿子姜河道:“你现在就去把松哥儿找来。”
姜河点了点头,转身而去。
不过片刻功夫,姜河就领着姜松来了。
姜松看起来不过六七岁左右,一脸活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