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风听得皱紧眉头,乌雅·吟婉相貌平平,他一直觉得配不上他,压根不想要这门亲事。
但到底乌雅·吟婉跟他订过亲,他不要乌雅·吟婉,也容不得乌雅·吟婉以后跟别人,所以才故意趁着内务府选秀之际,撺掇家人退了亲。
想着只要乌雅·吟婉进了宫,便暂时没办法许配人家。
等她五年后出了宫,年岁已大,无法再行婚配,他到时候虽已娶了心上人秀容,但可以将乌雅·吟婉纳为小妾。
一方面算是回报乌雅家之前的恩情,一方面是出于男人的洁癖。
当然,他对乌雅·吟婉没有那方面心思,碰是不会碰她的,也就是给她一个妾室的名分,把她放在后宅养着罢了。
可没想到乌雅·吟婉这般不知羞耻,在宫里当宫女,还想着勾搭禁军侍卫?更可气的是,乌雅·威武和柳氏不但不反对,还大力支持?
真是门风败坏,幸亏他早早退亲了。
…………
这厢赵国风气的七窍生烟,那厢恭亲王却出了一额头的冷汗。
喂,他只是带着皇上出门,顺便听个八卦,促进一下皇上食欲,怎么就好死不死的遇到这种事?
宫女和侍卫互相勾搭,还有官员父母从中联络,这可是前朝后宫一大丑闻呐!
谁不知道,宫女进了宫,那就是皇上的人,即便皇上不要,那也不能暗地里给皇上戴绿帽子……
从方才乌雅·秀容提及“宫女”二字开始,康熙的脸就沉了下来,这会儿更是黑的不能再黑。
他把手中筷子重重拍在桌上,咬紧牙关。
“去查。”
“是是是。”
恭亲王见状不妙,忙不迭的答应,立即吩咐人去探查此事了。
但现实和电视剧演的是两个样子。
电视剧里,皇上想要查清一件事,发话下去,很快就能查个水落石出。
现实中,要想查清楚整件事,却需要时间。
恭亲王重新坐了下来,小心翼翼劝解:“皇兄,您先不要生气,现在只是听到隔壁两人的只言片语,尚且做不得真,即便是真的,不过一个小小宫女,暗中处置了就是,何必因此影响心情?”
康熙的脸色依旧不好。
他在意的当然不是一个陌生宫女,而是底下人对皇室的态度。
那个被称为“国风哥哥”的,似乎觉得进宫当了宫女,女子这一辈子就毁了?
而且,他的相好“秀容”还很同意他的看法。
明明让上三旗包衣家的女子入选宫女,伺候皇室,是对他们家族的恩典。
不知好歹。
康熙这个上位者的想法,是满洲八旗贵族统一的认知。
在当朝,论及出身高低,依次是:皇帝>满洲上三旗贵族>下五旗贵族>上三旗包衣>下五旗包衣>普通汉人。
也就是说,包衣的地位凌驾于一众汉人,甚至还享受着许多特权。
而能给他们这个地位,就是因为包衣作为八旗家奴的身份。
不给皇室当奴才,养这些包衣做什么?
现在让他们牺牲家族里个把女子,入宫当五年的宫女,他们还不乐意了!真是岂有此理!
康熙深觉皇家威严被挑战了。
他心情不好,饭也吃不进去,一甩衣袖,直接回宫去了。
这一趟下来,康熙的低血糖症状不但没有缓解,还平白生了一场气,回宫后,他就病倒了。
皇上这一病,朝野上下如丧考妣,甚至惊到了在外礼佛的太后。
太后来不及回宫,隔着大老远距离,颁布了一道懿旨:凡宫中庖人或太医能治皇上厌食者,赏银一万两,赐食邑千户。
懿旨刚一传回宫,别的地方倒无所谓,御膳房先炸了。
本来吧,御膳房的庖人要想往上再升,比登天还难,只能走管事路线,但内务府管事位置极有限,且都被有家世背景的人占着,庖人很难立下功绩,所以基本无望。
所以一般来说,宫里庖人也只想多攒些钱,到了年纪出去做点买卖,当个富家翁。
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只要能治好皇上的厌食症,这辈子能直接舒服的躺平了。
搁谁谁不心动?
但心动也要有本事啊,皇上就是不爱吃他们炒的菜,才得了厌食症的。
一众庖人激动过后,不禁又灰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