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唢呐一吹,黄金万两 > 第6章 希恶鬼(六)

第6章 希恶鬼(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山上,妙常的坟前。

妙善茫茫然坐了半个时辰,失神地盯着远处的韦驮菩萨像。

菩萨像两边,各有一扇门。

穿过左右,再过弥勒像,便是哑子庙的大门。

那条出庙的路,他走过无数次。

如今诵经声没了,禅房空了。

说要为他养老送终的妙常死了,连收留他的师父也病了。

朱砂与罗刹坐到他的两边:“妙善,我有一件事想问你。”

“何事?”

“你说你浅眠,为何妙行死亡当夜,你没有听到其他声响。”

妙善奇怪于朱砂的问题,细思半响才喏喏回道:“我睡着了。”

罗刹随即追问:“妙行是被活活吓死的,你难道未曾听见任何声响?”

妙善摇头又点头:“我自进庙后,每夜倒头便睡。”

他做了多年乞索儿,时常露宿街头,难得安眠。

自从进了哑子庙,许是生活安定,他夜夜安然入眠。

朱砂接过话头:“好,我再问问你。若庙中进贼,一般谁先醒来?”

妙善肯定道:“妙常。”

朱砂:“妙常被杀当日,你睡前做了哪些事?”

妙善仰头回忆,伸出手指,一件接着一件事慢慢道来:“戌时初,我与妙福师兄关上庙门回到禅房……师父鼾声大作,妙常房中无光,有呜咽的哭声。”

朱砂:“那一夜临睡前所做的事,和你平日安寝前有何不同?”

妙善抱着头捶打,逼自己想起来。

不远处的小门,出现一个青色身影。他终于想起来了:“我那日早早灭了蜡烛。”

“蜡烛?”

“对。若放在平日,我会在烛前诵经,直到亥时中才灭烛。”

独独那日,因担心妙常,他没有诵经,早早躺在床上。

真相呼之欲出,罗刹问出最后一个问题:“妙常夜里也喜欢在烛前诵经吗?”

“他喜欢练武,不喜欢诵经。”话锋一转,妙善记起一件事,“但是两位师兄死亡当日,我曾听见师父叮嘱妙常,夜里记得点蜡烛看看经书。”

“妙常听话照做了吗?”

“嗯。亥时初,我曾开门出去,瞧见妙常在桌前看书。”

此言说完,妙善眉眼低垂,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色:“有件事,我不知该不该讲……”

“何事?”

“妙真师兄死后,妙行师兄成了大师兄。他背地里常常打我,我受不住打,又不敢告诉另外两位师兄,便私下去找师父。”时至今日,妙善仍能清晰记起,当日在禅房外,亲耳听到的那句话。

“你如今是为师的大弟子,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妙善皮糙肉厚,为师瞧你打他就不错。”

他听着房中的欢声笑语,最终没有踏进房门。

自此,妙行更加放肆,他更加谨小慎微。

“蛊惑他人为恶,纵容他人恶行,是希恶鬼!”

罗刹拉上朱砂匆匆离开。

两人一路疾跑,在拐角处撞上萧律:“凶手是了元。”

朱砂站定:“你们怎么查出来的?”

萧律:“师兄昨夜去刺史府赴宴,无意间发现林刺史府上有曼陀罗花,由庙中僧人所送。今日师兄抓来妙福审问,得知曼陀罗花是了元栽种,但他对外说是西域牵牛花。”

由妙福引路,他们在后山发现大片曼陀罗花。

“另外,我们在六间房找到六支蜡烛。经师兄查验,其中五支蜡烛中,掺有大量的曼陀罗花液。”萧律将半截蜡烛递给两人,“方才师兄去房中捉拿了元,发现他打晕郎中跑了。”

罗刹记起庙门曾被人打开,猜测就是逃跑的了元:“这林刺史真是个十足的废物。三条人命,他竟不知派些官差守在外面。”

朱砂好心为他解惑:“三月前,太子殿下代圣人巡功。算算日子,这几日正好到鄂州。”

三个小庙和尚的命,哪比得上当朝太子的安危。

听朱砂提起太子,罗刹只觉生气:“人命关天,难道百姓的命不是命吗?”

“你小声些,别连累我掉脑袋。”朱砂回头捂住罗刹的嘴,转头笑吟吟看着萧律,“师弟,他随口之言,你莫要当真。”

唇角勾起,萧律语调闲散:“师姐,我不会乱说。”

朱砂满意放手:“端木狗呢?”

萧律指了指庙门:“师兄已去刺史府,打算与林刺史联手捉住了元。”

“他一个太一道弟子,何苦巴巴给林刺史做狗。”

“师姐,师兄多有不易。”

萧律尚有事,先行一步。

下山的妙善偷听到三人的交谈声,等他一走,赶忙跑过来追问:“什么凶手?”

沉默良久,最终由朱砂开口,告知所有真相:“了元,实则是恶鬼。”

妙善如遭雷击,瘫坐在地,无助悲泣。

朱砂与罗刹躲去山上时,他仍旧趴在地上痛哭。

不知是为自己,还是为无辜惨死的妙常。

午后秋阳入林,两人躲在树后,看见官差们将妙福与妙善带走。

“二郎,你猜了元会去何处?”

“猜不准,但他一定还会回来。”

了元在庙中经营多年,定攒了不少家底。

他今日走得仓促,没准会寻一个好时机回来。

今夜,便是绝佳的好时机。

天色尚早,两人倚在盘根错节的树下。

罗刹闲来无事,小声哼起歌谣:“东太山,升血月。有鬼出,至长安。”

两句话,来来回回吟唱。

朱砂好奇心起:“这首歌谣,只有这两句吗?”

罗刹:“对,只有这两句,是鬼族的上古歌谣。”

朱砂抱着他的胳膊撒娇,非要他再唱一遍。

等他唱完,又不依不饶追问:“歌谣中的长安与太山是何意?”

罗刹:“万年前,鬼族称活人所在之地为长安,鬼族来处为太山。每百年,鬼族齐聚太山,赴太山大宴。”

太山大宴也在七月半。

那一日,朦胧见,鬼灯一线。

血月升,风吹雨,百鬼行,拜百鬼之王。

“百鬼之王又是谁?”

“一个教会鬼如何活下去的好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