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当郭嘉穿成司马家的兔子[三国] > 第41章 荀令当归

第41章 荀令当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是接下来,郭嘉却没声了。

“嘉嘉?”司马懿诧异。

荀彧掩嘴轻咳,不由笑道:“你说的旧友是佳佳?”

今早郭嘉还因为要见荀彧乐乐叨叨个不停,这会怎么没声了?

难道是,又出什么状况了?

“郭奉孝,你人呢?”司马懿对空喊道

此时郭嘉早已哽住,喉间发不出一丝声响,好不容易平复情绪,直往荀彧扑去。

“文若!”

凭空传来呜咽骤起。

荀彧只是感觉一阵春风扑面,毫不犹豫敞怀相迎。

“是奉孝么,奉孝回来了?”

“是我啊,文若!”郭嘉激动得不能自已。

声音明明就在身侧,荀彧迟疑望向司马懿:“仲达,我这是出现幻觉了么?”

司马懿摇摇头,简单将郭嘉的事情长话短说讲了一遍。

“原来佳佳就是奉孝。”荀彧又惊又喜,连忙赶回房中,从书架上取下一个精致的香炉。

“奉孝最喜欢我调的十里香了。”

荀彧小心翼翼点燃香料,伴随着一缕轻烟缓缓升起,整个房间顿时被一种宁静而深远的香气所充满。

郭嘉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还是以前的味道。”

司马懿知两人交情匪浅,便安安静静坐在一旁。

只是,在第三方角度看来,荀彧一个人对着空气说个不停,画面有些滑稽。

“文若近日病情如何?”郭嘉关切道。

“方才医者言道,病势本不甚重,乃是心绪郁结,故而缠绵难愈。”荀彧本是笑着,忽地鼻头一酸,“前线战报传来时,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却没想到……还能有再见的一天。”

“文若近日可有心事萦怀?”郭嘉此番前来目的就是为荀彧解开心结。

“你瞧我困居此地,连个倾诉之人都没有,岂能不生抑郁之情?”荀彧无奈一笑。

荀彧忽然想起被冷落在一旁的司马懿,连忙招呼道:“今日幸得仲达引奉孝至此,使我得以重逢故交。对了,方才仲达提及的另两桩事宜,究竟是何事?”

司马懿答道:“第二件事就是近来受战乱影响,城中流民增多,不好管理。我受丞相所托,想来请令君回归,一同治理。”

提及曹操,荀令君眸间一漠,摇了摇头:“我还不想回去。”

“为何?方才令君不是说在这里连个倾诉之人都没有么?”

“不是不想回去,是不想见到丞相。”郭嘉替荀彧说出心声。

荀彧一怔,随即颔首:“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奉孝。我陪曹公已逾二十载,并非是我轻视宦官之后,而是我亲眼目睹他随着功业日隆、位望日崇而劣根渐显。昔者礼贤下士,今则颐指气使;昔之虚心纳谏,今乃盛气凌人。曹公本是我亲手为大汉锻造出的一把宝剑,可是从他受封魏公,妄想僭越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不可能再回去为他效力了。”

孤臣虽可弃,但绝不会折节。

“可是这次需要令君的,不是丞相,而是大汉的百姓。”司马懿诚恳道。

“大汉的百姓?为何?”荀彧失神问道。

郭嘉劝道:“如今内有疫病肆虐,民有凋伤。外有吴蜀联军乘机攻伐,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曹操已亲率大军迎战,而后方防线空虚,无人坐镇。眼下仲达资历未深,唯有文若你德高望重,深得民心,足以稳定后方,安抚民心。”

荀彧垂眸,似乎还在思考。

“令君可是担心曹操大权在握,会谋生篡位不臣之心?”司马懿一针见血。

荀彧苦笑:“难道曹孟德做得还不够明显么?”

“那令君可杞人忧天了。”司马懿笑道。

“仲达何出此言?”荀彧瞳孔一震。

“其一,曹操如今大权在握。即便代汉而称帝,手中之权与实利亦不会增添分毫。曹操精明过人,于他而言,篡位不过徒有虚名罢了。为了虚名而给外界伐曹的借口,不过是自讨苦吃,这又何必呢?”

荀彧点点头,曹操精明,定不会把因为虚有的名衔而将自身设于险境。

“其二,曹操遣人给令君送来当归,已是变相向令君低头认错了。曹操有劣根性不假,但也是被家世所累。人在春风得意之时,难免骄纵。此番加九锡,称魏公不过是一时狂妄之举。但是曹操已经知错,领军征战,收复汉土。况且,曹家世受国恩,亦未曾对汉帝行过虐待不利之事。”

荀彧捧着满满一盒当归,知晓是曹操在向自己低头退步,心尖不由微微一暖。

“更何况,曹公将最宝贝的女儿嫁给汉帝,两人名为君臣,实则情同父子,于情于理于心,都是不忍的。”

“对呀。”郭嘉接着司马懿的话继续忽悠,“主公自己写的《述志令》,‘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公往上是王,他要是敢继续称王称帝的,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嘛!我和主公平日里臭味相投,他什么样的人,我最清楚,文若,你可要信我。”

难得听到郭嘉在背后蛐蛐曹操,荀彧不由一笑:“平日里奉孝总爱跟在曹公身边,一口一个主公长主公短的。凡是有人非议主公,都要上前理论。怎么,难得改了性子,为哄我倒骂起主公来了?”

郭嘉挠挠头:“反正主公这不是也听不到嘛。”

“好好好。”荀彧被郭嘉和司马懿一唱一和逗笑,彻底放下心结,“为大汉百姓,我不归去也不可。对了,仲达说的第三件事是什么?”

“第三件事是小事,仲达就想问问,当年奉孝葬在何处?”

“我记得当时奉孝的尸骨是就地掩埋,具体地点不详。但之后衣冠带回洛阳,做了衣冠冢。地点就在洛水旁的贞侯祠。对了,为何要问这个?”

于是,司马懿便将郭照之前同自己说的传说告诉荀彧。

“这个传言我也曾听说。洛阳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为天下之中。流民多半是从洛阳关卡进入境内,若能在流民能在一开始就得到分流安置,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同你一起去。”

“对了,令君这里,可还有与奉孝相关之物么?”司马懿忽然想起。

“有,弱冠那年,奉孝曾送给我一件礼物。”

荀彧缓缓打开最高层的木柜,从期间取出一个精致的香炉。香炉上的花纹虽然在如今看起来比较旧,确实当年最新的款式。

香炉年份已久,但却被荀彧保存得极好,除了在细微之处有些岁月斑驳的痕迹,其余皆光鲜如昔。

事不宜迟,两人相视一眼,便开始整理行装,蓄势待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