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又飘起了细雪。
皇城外的街巷人影稀疏,只有极少数的行人步履匆匆。
今夜除夕,寻常人家此刻都紧闭家门,在家里围炉夜话,守岁待旦,而延福宫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数百盏宫灯高悬殿顶,烛火透过灯纱,将整个大殿映照得金碧辉煌。身姿窈窕的宫女们穿梭在案几间,放下精美的食盘和酒器。
殿内座无虚席,皇室宗亲们锦衣华服,文武百官们冠带齐整。
众人的目光却都不自觉地瞟向下首第一位——那位来自金国的二皇子完颜宗望。他今日难得换上了一身汉人袍子,衬得身形挺拔如松,往日编成小辫的头发此刻束在玉冠之中,倒显出几分儒雅之气。
他毫不在意四面八方传来的窥视眼神,自顾自地擦拭着弯刀,那弯刀早已雪亮如新,刀刃薄薄一片。
“陛下驾到——”
随着一声尖细的声音,殿内顿时肃静下来。
赵佶一身明黄色龙袍,头戴玉冠,缓步登上台阶。身后跟着太子赵桓和几位皇子,皆是一身华服。
“臣等恭祝陛下新春吉祥,万岁万岁万万岁!”满朝文武、皇亲国戚跪伏在地,声音震动殿宇。
完颜宗望领着身后两名女真武士也站起身给赵佶行礼。
赵佶登上龙椅,一挥手,众人坐下。
宴会开始,宫女们端上了各色珍馐美味。先是一道“镂金龙凤蟹”,活蟹被雕成龙凤形状,蟹黄如金,蟹肉似玉;接着是“雪霞羹”,用云腿、瑶柱熬制的高汤上浮着如霞的肉片;然后是“莲花鸭签”,鸭肉被切成薄如蝉翼的片,摆成莲花形状......
王黼坐在对面,笑着朝完颜宗望介绍这几道菜。
“二皇子,请享用!”
完颜宗望毫不拘礼,抄起筷子就夹起一片油亮肉片塞进嘴里,连连点头:“好!这肉好吃!比我们那常吃的烤肉更加香甜。”
席间丝竹声悠扬,赵佶温声问道:“二皇子这些时日在汴京感受如何?”
完颜宗望抹了抹嘴边的油光,眼中闪着赞叹的光芒:“不瞒官家,汴京的繁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前几日逛相国寺,我那帮随从看得眼睛都直了,有个小子竟说要留在汴京当个绸缎铺伙计!”
边说边哈哈大笑。
赵佶闻言很是满意:“二皇子若是不急,不如在汴京城再呆段时间。上元灯会将近,届时满城火树银花,比现在可要热闹多了。”
完颜宗望闻言却放下筷子,脸上浮现出几分思乡之情:“官家美意本不该推辞。只是离家日久,再不回去,怕是我的弓都不认识我了,再说......”他顿了顿,“这次和约事关重大,我也得尽快回去面呈陛下。”
赵佶会意地点头:“灭辽大业,还需两国同心协力。这杯酒,敬我们共谋大事。”
完颜宗望爽快回敬。
真是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
酒酣耳热之时,一群舞姬翩然而入,身着轻纱,手持羽扇,舞姿曼妙如仙。
“此乃《霓裳羽衣舞》,相传为唐玄宗梦中所得。”太子赵桓解释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炫耀,“我大宋承袭盛唐文脉,此类雅乐不胜枚举。想必二皇子未曾见过吧?”
他的神色里透着居高临下的意味。
完颜宗望仿佛痴了似的,紧紧攥着酒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领舞的姑娘——那女子约莫十七八岁,杏眼樱唇,舞动时裙裾飞扬,宛若惊鸿。
赵桓见状,了然一笑:“二皇子若是喜欢,挑两个带回金国便是。我大宋女子温婉可人,最会伺候英雄。”
此话一出,眼见的几个舞姬腿都颤了颤,领舞的姑娘脚下微微踉跄,险些踩错步子。
她们虽出身教坊,但多在汴京长大,若被送去苦寒北地,只怕此生再难归乡。
赵楷看在眼里,心中不忍,举杯笑道:“女人哪有美酒痛快!二皇子,小王敬您一杯!”
赵桓脸色一沉。他贵为太子,何曾被人当面驳过面子?
当即冷声道:“三弟此言差矣。美人配英雄,正是佳话。二皇子远道而来,带几个舞姬回去,也算我大宋一点心意。”
赵楷听出他这太子哥哥不高兴了,略带可怜的看了一眼中间的舞姬。
不过好歹赵桓还记得自己太子的身份,这当庭送别国皇子女人,要是被史书记下来,怎么着都不太好听。
见赵楷服了软,也不再继续呛声。
看场面僵住,王黼忙挥手让舞姬退下,堆着笑脸打圆场。
“军器监昨日送了一批火铳到都亭驿,二皇子可把玩过了?”
完颜宗望抚掌大笑:“好得很!在我们那山林子里打猎是最适宜不过得了。”他忽然话锋一转,意味深长道:"说来也奇,这般利器竟是出自茂德帝姬之手。贵国帝姬不仅容貌倾城,更有这般巧思,实在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