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汴京如意小食店 > 第17章 竹箅子、凉拌豆芽

第17章 竹箅子、凉拌豆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阿芍却还没吃过瘾,又掰了一块蒸饼,沾着那凉拌汁子,将盘子底都抹了个干净。

她这才摸了摸肚子,朝姜如意感叹道:“小娘子,我怎么觉得今日配上着这凉拌豆芽,胃口格外好呢?”

对于阿芍爱吃这凉拌豆芽,姜如意倒不意外。只不过,她低头看一眼被抹的干干净净的盘子,姜如意到底无奈的抬起头,决定带阿芍出去逛逛消食。

……

下午的时候,姜如意就带上阿芍,顺路去了一趟工匠铺。

铺子里面摆着不少木箱子,角落中放着大大小小的竹筐,墙上还挂着笸箩,另外还有些锅铲、笼屉之类的,将一整个铺子摆的满满当当。

姜如意羡慕的看一眼这铺子,虽然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后面还带着住人的院子,当真方便。

这么想着,她就又想起自己打算租铺面的事情来。

那日去给花二娘送粽子的时候,自己曾托她帮忙打听过。

州桥附近的铺面几乎没有空余,酒楼倒是有挂出来买扑的,但价格十分高,动辄要三五十两银子,就算便宜些的也要二十两,地方却窄小。

总之看来看去,都没有合适的。

姜如意心里琢磨着,忍不住叹了口气。

思索间,就见从里面走出个人,一见到姜如意,那中年郎君乐呵呵的朝她打招呼:“姜小娘子,今日来要买些什么东西?”

姜如意将思绪收回来,朝王工匠笑笑说道:“前些日子订做的那小匣子,今日想再做几个。另外,还要新订做两个竹箅子,劳烦就按照这图上的样式做。”

姜如意一边说着,一边将提前画好的图纸拿出来递过去。

王工匠将那张图纸打开看了看,紧接着有些惊讶的问:“底部要留这么大的孔隙,大小也比寻常箅子大了许多,姜小娘子是要用来蒸新吃食吗?”

难怪他有此一问,这模样的竹箅子,他以前从没见过,更别说做了。

不过这王工匠是馄饨摊的常客,除了三鲜馄饨之外,尤其爱吃姜如意卤的五香豆腐干,时常要卖些回来当宵夜吃,故跟姜如意相熟识。

姜如意听他问的干脆,笑着摇摇头:“是为了新吃食没错,却不是用来蒸东西的。”

一听说姜小娘子要做新吃食,王工匠的眼神就亮起来,十分痛快的应下:“姜小娘子放心,三日内必定能做好。”

“有劳。”

姜如意笑眯眯的谢过,又要付定钱,王工匠摆摆手说不必,等东西做好了,姜小娘子再付钱也不迟。

姜如意见状也作罢,她带着阿芍不紧不慢的沿着街道逛逛,等胃里消化的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回去,收拾东西去了州桥夜市。

……

因着厨房里的豆芽还剩了许多,姜如意琢磨着不如带到夜市上,和五香豆腐干一样,分成小碟售卖。

凉拌豆芽需要现吃现拌,否则口感就不脆爽。

姜如意将豆芽全都装在一个扁筐子里,幸好有阿芍帮忙抬到板车上,两人推着车,倒也不算费力。

等到了州桥夜市,却见今日有几位僧人站在路边,似乎在朝摆摊的小贩询问着什么。

阿芍好奇的朝前方看看,问道:“小娘子你看,那边瞧着像是大相国寺的僧人。”

端午节那日,阿芍曾去了大相国寺里面,所以认出了这几名僧人。

姜如意闻言,朝那边看看,心里倒是一动。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将板车推到摊子前,把装豆芽的筐子抬下来。

为首的那名僧人见到姜如意,眼睛就是一亮,连忙快走了几步,来到摊子前:“可是那日摆摊卖五香豆腐干的女施主?”

姜如意也认出了眼前的僧人,正是那日负责斋饭,来买五香豆腐干的胖脸和尚。

她笑着点点头:“是,禅师今日也要买五香豆腐干吗?”

这僧人刚要点头,眼睛看见姜如意身后那一筐豆芽,连忙惊讶的走过去仔细看看。

等看清楚之后,他回头吃惊的问道:“女施主卖的这筐菜,莫非是药典上记载的豆芽?”

姜如意倒是意外了,看向这名僧人:“禅师也知道豆芽?”

僧人听说真是豆芽,表情明显有些激动,他点点头:“药典中曾记载过大黄豆卷,是以井华水浸黑大豆,候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①”

“寺中也有僧人试着做过,却总不成功。没想到,女施主这里竟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