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用糖渍上了,现下已经沁出了些香甜的汁子。
蓝锦想起自己还带了蘑菇粉,便一起拿着去后院寻妙清师太。
蘑菇是蓝锦去后山采的,在火上焙得干干的,用杵臼磨成粉,就是纯天然的味精了。
妙清师太和好了面,也是盆光、面光,盖上醒发着,正调着饺子馅。
绿生生的小青菜是洗净切碎,挤干净了水的,已往里撒了点盐拌匀,在盆里放着浸味。
肉乎乎的香菇被洗净去了蒂,细细切碎了的。
胡萝卜、粉条、香干也是这般,被切成差不多大小的碎丁。
蓝锦打眼一看,便知妙清师太不仅爱吃,做起食物来也是相当有章法的。
于是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瓷瓶,开口道:
“师太,我这里正好有带了新做的山菇粉,素馅提鲜是再好不过的了,师太不妨一试。”
妙清眼睛一亮,放下手中装着青菜的盆,珍重地上前接过,口中谢道:
“蓝小娘子于饮食一道真是大家,造诣颇深的。”
说罢就要将各色碎丁拌在一起,试试这山菇粉。
蓝锦抬手阻止了她,说道:“若是起个热油锅,把香菇碎、胡萝卜碎翻炒一下,更为得宜。”
“这两种蔬菜就是要过油炒一下,才能激发出别样的香味,吃起来不输许多肉食。”
妙清一拍手,依言照做,蓝锦已是接过了手。颠锅控火,不在话下。
不过几瞬,便把灶台交还给了妙清。
妙清一边“妙啊妙啊”感叹不停,一边将碎丁都倒进盆里。
逐次撒盐、糖、姜末和菇粉调味,最后又点缀几滴芝麻油。
“好香啊。”蓝锦一回头,门框边整整齐齐冒出一排小圆脑袋,“现在可以吃吗?”
“都进来,都进来,一起包,包了就能吃。”妙清头也不抬。
一边回答,一边利落地取出面团,撮条切块,在面粉上一滚,擀成圆圆的饺子皮。
众人一番忙碌,人多手快,满桌的饺子个大馅满。
等锅里烧开了水,把小白船一样的饺子挨个滑进锅里。
一群圆脑袋复又围住灶台,直等到饺子个个浮起,胖肚里的馅料颜色隐隐透出。
一个个眼巴巴地盯住:“师太,你今天又做了好多功德,好多道!”
“蓝施主才是功德娘娘,你们有这好口福,都是拜她所赐。”
妙清挤开一群嗡嗡的小马蜂,把饺子盛出来端走。
马蜂群一溜烟地围着跟去了饭堂。
刚出锅的饺子甫一咬开,颇有层次的香味就直冲鼻尖。
香菇沁了油,香干也极有存在感,肉头头地咬着,艮啾啾的叫人嚼了又嚼。
胡萝卜爽脆,不见生味,只有香味。
粉条弹牙,裹足了味。
青菜的清香一掺,菇粉鲜,菜蔬鲜,鲜得眉毛都要掉了!
“好吃好吃!又香又鲜又好吃。”小秋和旭云话都顾不上说清楚,埋头只是吃。
蓝锦一点小妹的小额头,再一看满座的大小师父们,也是个个吃得见人不见碗。
“美味,唔,真美味,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不及此物鲜呐……”
吃得最投入的还属妙清师太本人,摇头细品,眉毛快跳上天了。
妙华:“……”
如此一番厮闹,妙清对着蓝锦的糖渍荷花,寻出自己做的好酱油做谢礼,诚邀她得空还来吃自己研究的饭食。
终是依依惜别,远眺挥手地目送蓝锦一行人归了家。
蓝锦心中欢喜,深觉像是以文会友似的,凭手艺得了一个知音呢。
林林总总忙了半天,日头西斜,蓝锦坐在家门口,摇着扇子,看着天边几笔闲云。
现在有了本钱,她忖度着,是不是再把名声打打响,扩大一些经营?
远远地来了一个高个大汉,单手扛着半扇排骨,拎着满手的东西往自家走来。
“蓝小娘子,你不识得我,我是姜大武的邻家,叫姜克松,干的是杀猪行当。”
来人把排骨换成双手捧着,放下一大罐猪油,手里还拎着几个猪蹄,一些猪下水。
来瞌睡有人递枕头,这可是个大单。
“原来是姜大叔,您这是也来找我做菜?快请进来。”蓝锦一看就懂,起身相迎,面上有了喜色。
“正是如此,蓝小娘子,你是不知道!”
姜克松不急着说做菜的事,却夸起了那天的柴火鸡。
“却不知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那鸡肉脱了骨,吃起来一口接一口的鲜!”
“汤又滑,哎哎,香菇也好吃,不跟我说啊,我还以为是肉呢!”
“满桌人抢着,我可恨不得把骨头也吃了,那香的,我还差点还咬了舌头!”
姜克松放下东西,说得起劲。
蓝锦脸上漾开笑意:“可见姜大叔有口福,又有眼光,才让我的菜对了您的胃口。”
“可不止对我的胃口,要是去外头打听打听,好多人都知道了,有个蓝小娘子,做得一手好饭食!”
姜克松满面红光,只道:“所以我今天来,正是请蓝小娘子让我们打打牙祭。”
“就这些,你看着做,要多少辛苦钱,你开价!”
蓝锦看着排骨,心里有了主意。
洗洗剁剁,烹油浇汁,几个灶头一齐动作,没过多久就整治好了一桌硬菜。
姜克松已经跟小秋玩上了,几下帮她削出一个弹弓。
闻着香味,两人都围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