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珍馐娘子发家记(美食) > 第6章 黄豆焖猪脚

第6章 黄豆焖猪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抖一下,又弹又糯,还挂着粘稠的汁。

铺一层到米饭上,再浇上一层裹着黄豆的汁。

酱色的汤顺着软糯赤红的猪蹄流到白米饭里,每一颗米粒都浸满了肉汁的味道。

这菜如果放到现代,高低也是一个饭馆里的扫地僧,值得凌晨一点爬起来排队的那种!

半夜轰隆隆地下起暴雨,蓝锦躲在被窝里数她的小金库。一串,两串,三串……

自从接了姜氏邻里的做菜单子,托他们两家打擂台的福,很是在十里八乡宣传了一把蓝小娘子的厨艺。

隔三岔五就有人找上门来央她做菜,攒下来不少银钱,也就是天气不好的时候才得一得闲。

七霞村这里地处京畿,隶属京州下辖的昭应县。

京州一共只有两个京县,万年县在天都以北,昭应县在天都以南。

故而此地虽是乡村,却并非天高皇帝远。

没听闻昭应县往北向都城去的官道上,总有农户脚夫,当路卖酒,做一做这歇马杯的生意吗?

只是从慈明寺往南,皆属外郭,阡陌交错的乡村,仍多以农耕为主。

她想开食店,还得进城!

蓝锦细细打听过,这城里和乡户,连同建筑式样,交通工具,日常饮食,都未见有什么天堑似的分别。

郊区市镇,乡村草集,三坊七市,各有各的繁华。

就连官家用的新奇果蔬,农产副食,薪炭煤柴,也常有去庄子上运的呢。

既然乡村户的生意她做得,那坊郭户的生意,未见得就不行。

只待过几日天放晴,路上的泥巴干一干,她就动身往这昭应县城一探究竟。

还有这干稻草,糙麻布,也给换换干净!

这天,蓝锦顺道送完一批豆沙花糕,结清银钱。

把小秋撇在娘娘庙随霍家母女玩耍,轻车简从地往昭应县去了。

妙清笑眯眯地相送,跟她讲畅销的好花糕——嗳,现在叫“蓝氏无尽藏”。

这是妙清起的名字,取无尽馅又无尽道之意。现正伴着“蓝”字花签,飞入各户富庶人家。

妙华也笑眯眯地露了面——想想那坠手的随喜礼,她没有不喜的。

妙清拉着她的手不放,仍在碎碎念。

“……定要去那城东,靠城门有家顶好的阳春面,汤清味浓,面有骨性,很有嚼头。”

“再去如意楼,别的还罢了,就吃那道酒糟熏鱼,倒有茉莉味!”

又想起来什么似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把眼一觑旁边的妙华师太。

妙华双手合十,把眼一闭,只当没听见!

妙清声音就又高回去了。

“然后就去城北的兴善邨,吃那咸糯米烧卖。”

“里头揉了猪油,头顶着片腊肠,肚阔腰圆的,有笋丁肉丁,要紧的是还有一颗咸鸭蛋黄。”

“那咸甜调味,哎呀,小娘子你吃了才懂!”

“待你回转,绕去城西吃一家冷拌面,不要小瞧了去,它那麻酱裹得好筋道面条,咸香弹牙的。”

“配一碗两家店开外的胡椒羊肉汤,哎哟,你这一天可值啦!”

妙华终究是装不下去了,清咳几声,转头进去了。

妙清对着蓝锦耸一耸肩,嘿嘿一笑。

蓝锦也给她一个“我都懂”的笑容,拍了拍她的手:“师太放心,能带的我都给你带一份!”

妙清却不好意思了起来:“那倒不必的,我只想让小娘子尝尝看,都是我心里爱极了的。”

蓝锦依言记下,背了满肩沉甸甸的妙清心头好,动身往北去了。

城里果真热闹,如妙清惦记的那样,吃食生意花样繁多。

蓝锦逛了一圈,甭管是卖阳春面的小摊,售羊肉汤的小馆,还是小有规模的如意酒楼,都试过了。

确实各有其妙。

然而小本生意常常只做一种吃食,对食客来说胜在价廉管饱,老板们也就赚个辛苦钱。

人坐在大酒楼,倒是能多点几种菜。只是所费颇丰,不是百姓人家日常消费得起的。

对市场水平有了数,蓝锦心中稍定。

她这生意,能做。就算引车卖浆,凭她的手艺,狐裘也能积得!

主意一定,蓝锦立时行动起来,四处置办行头,采买所需。

虽然存款不丰,蓝锦对于订鲜货、买家伙什,毫不含糊。

浑把那干稻草、硬麻布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甫一从商肆出来,蓝锦就瞧见敲锣打鼓的一行人,贴了张大红布告。

绕过围观的人群,蓝锦踮起脚尖努力抛眼一瞧:

本月十六日,抢包山!

她知道这生意的第一站,往哪里去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