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锦继续笑盈盈道:“我这蓝记之所以声名远播,都和师太的妙笔脱不开关系。邈晴庵主人,实在该当我家的大股东。”
妙清挥一挥手,直说:“不用,不用,方外之人,不要那些。你就继续给我做好吃的才好!”
又想起来什么似的,拍手道:“再大大地宣扬一下蓝记无尽藏和蓝记大酒楼的关系。”
“这下娘娘庙还要借你这的光。保管有更多的人家,为了抢这蓝记大酒楼出品的花糕,上赶着来庵里送功德。”
蓝锦应下,解了围裙,在妙清的旁边坐下。执起筷子,和她一道吃了起来。
“其实师太的美食品评,搜罗成集,也能编一本煌煌巨著呀。”
蓝锦夹了一筷子鱼酱炒通菜,提议道。
“这我倒是没想过,只是想着明翊夫人给的润笔丰厚,我又爱吃,这才一直写罢了。”
“我正好在帮明夫人编一本《梵香斋馔录》,她出了钱雇我的。”
妙清明显来了兴趣:“饮食也能入书?”
“正是,明夫人搜集了好些资料,我近来且试且写,已经编完一小节寺院素斋。之后还要写节庆佛供、药膳、茶点这些。”
妙清感叹:“清雅,高妙!明翊夫人果然不同凡俗。”
蓝锦趁热打铁:“师太以后常来我这蓝记大酒楼!我把一成干股分给师太,也雇你写一本《蓝记饮食》,好不好?”
妙清明显动了心,她把一块胭脂鸡从右拨到左,从左拨到右。
蓝锦不动声色地看着孩子气师太玩食物,又追上一剂:
“霍娘子常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师太追求的道,亦在其中呀。”
“若是天下人都晓得了这本食经,咸蒙其惠,怎么不算师太的大功德?”
妙清当即拍板:“我写了!”
蓝锦笑得愈发开怀,二人用罢一餐饭,相携去了后厨。
罗厨娘正在腌小菜,面前一大盆一大盆,有萝卜粒,酸豆角,梅干菜,腌青瓜丝,腌木瓜丝,腌雪里蕻,腌梅菜。
还有花花绿绿的,是卷心菜丝拌上胡萝卜丝、芹菜丁,叫盐杀过水,爽口又酸脆。
刚出锅的腌芥菜疙瘩,褐红咸亮。妙清当即指着大呼:“把馒头一掰两半,中间夹上一大筷子这个丝,吃来千金不换!”
这都是平民的智慧,贱价菜也能做出好味道。
蓝锦和罗大娘笑着打了个招呼,夹了一点梅菜小粒来尝,评价道:“咸里带着一点特别的甜,鲜美得很,是那个味道。”
又跟妙清解释:“用砂锅,使一种叫啫啫的做法,不放水,焗那嫩菜心粒,可好吃得不得了不得了!是汪厨子家乡的特色。”
“见着这菜可是大幸运,原是一个被流放又经了大赦的乡民一路背回来的。”
妙清饶有兴味地听着:“可见这地阔天长的,每个村落都有些不为人知的美味。”
蓝锦已经围上了围裙:“正该叫师太一一写下,叫吃不上的人也过个眼瘾才好。”
手下已经利落地把一只大鹅“批大郤,导大窾”地剁成小块。
此前腌制的腐乳和南乳派上了用场。各放了点在碗中,还倒了点南乳汁子。糖、味极鲜、芝麻酱和干螺干贝粉都一块搅进去。
这道菜也是一样炒干水汽再炖入味的做法,其实很简单。
蓝锦起锅加油,直把鹅肉块炒得干干的,直到鹅皮鹅肉边缘变得焦黄,每一块都裹上了透亮的油脂,就盛出来。
再把铁锅爆香,鹅肉往锅中一放,那炒勺把调好的腌料酱汁都倒进去。
蓝锦开始颠锅,鹅肉块上下翻滚,每一块焦黄的鹅肉都裹上了绯红浓稠的酱料。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蓝锦把米酒咕嘟咕嘟地全倒进去,给锅留着缝,把锅盖一盖。
她叫罗大娘和妙清往后退,往锅盖周边倒上一圈米酒,“唰”地一下,鹅肉锅上窜起来赤红的火焰。
妙清一拍大腿:“哎呀,怪道说叫‘火焰醉’,形象,贴切!”
蓝锦笑眯眯地:“这个应景,祝咱们的生意红红火火。”
她耐心地等着舔舐铁锅的火苗燃烧殆尽,知道它没了燃料,才拿着手巾把锅盖掀起来。
米酒的酒精没了,香味却执着地留了下来,和鹅肉相交相缠。蓝锦故意不去看妙清的馋相。
再把些寻常的炖肉香料下进去,额外放几块冰糖。蓝锦把盖子一盖,继续焖上一会。
待她把这盆火焰醉烧鹅端去前厅,客人们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