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满怀自信的开口;
“恐怕等敬德和秦王兄一个月做下来,这本手册上的东西就能买齐了。”
尉迟敬德伸出手挠了挠脑袋,不知道怎么和李世民说,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百八十块钱,买齐手册上这些东西莫说一个月恐怕一百个月也攒不齐。
光是那一本大唐通史,就要几万块钱。
还不知道要攒到什么年份去。
这商城里什么都便宜,就是书籍知识什么的特别贵。
“俺一个月工钱二百八十钱,不过姜县令说会给俺加工资的,就是有点要求。”现代人知道这是在画大饼。
可古代人哪知道什么是画大饼?
他们只觉得说不定自己好好干,真能涨工资。
李世民翻手册时,旁边还凑了好几个人头,房玄龄他们都围着看,时不时还发出惊叹。
“青霉素是何物?”
“竟能治疗这么多病症?”
“若是军营里有了青霉素,还不知道我大唐军队的战斗力要强到什么地步,天呐!这和多了一条命有什么区别?”
青霉素和他们经常用来消毒的锅底灰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李世民仔仔细细看着手册,不忘问:“什么要求?”
“说是要让松阳县的百姓生活富足。”秦叔宝可记不得什么小康的五大项,他只提取了重要信息,那就是要让松阳县百姓吃得饱穿的暖。
吃得饱穿的暖还不简单?
“去库房取黄金......”
话音还没落下。
“陛下,万万不可啊!”
尉迟敬德自知失礼,低着头,继续说道:“姜县令既然能转换时空,又有这么多好东西,怎么会没有黄金?而且上班时黄金也带不过去。”说着解下腰间蹀躞,露出空空如也的钱袋,"莫说黄金,便是铜钱都带不过那道白光。"
钱袋子都不行,黄金更不可能了。
看来是他把事情想简单了,李世民叹了口气。
其他的人无暇顾及这些,青霉素、亩产千斤的粮种、肥料。
他们已经目不暇接了。
“那你二人一定要用心上值,我大唐的希望可就寄托在你二人身上了!说不定以后再招工还能把朕也招过去!”
房玄龄等人也纷纷附和,眼中满是期待,他们也想去,然而,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却对视一眼。
尉迟敬德突然挠着络腮胡嘟囔:"县衙里有一个衙役,是秦朝人,比我俩去的还早..."
"呛啷"一声,杜如晦手中茶盏跌落在地。这位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谋臣此刻竟浑身战栗:"秦...秦朝?始皇时的秦人?"
"正是。"秦叔宝抱拳道,"那人口音确是楚地腔调。据说是伐楚时被白光摄来..."
房玄龄突然疾步至殿角,抓起算筹飞速摆弄:"自始皇二十六年至今...八百三十七年!"他猛然转身,素来温润的面庞泛起潮红:"陛下!若时空可逆流,我大唐岂不是..."
......
秦朝!
距今八百多年的秦朝!
杜如晦本来不紧不慢抚着胡须,听到这句话,手不由得用力,拽下几根胡须来。
他却顾不得这些。
“敬德,你说真的?”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同时点了点头,陛下还想要招他过去,但是县衙有秦人和大唐人,后面来的肯定是其他朝代的人,陛下的想法这下是落空了。
唉。
杜如晦却不管这些,放声大笑:“天佑我大唐!”
“老杜,你是不是傻了?这对我们怎么能说是好事呢?往后招工恐怕不招我们唐人了。”尉迟敬德摸摸脑袋,这事自己都能想清楚,老杜这么聪明的人,怎么犯傻了?
话音刚落,殿内除了尉迟敬德之外的几人纷纷笑了起来。
“哎哎哎,你们笑什么呢?”
房玄龄收敛起来,正了正神情,认真的说:“既然距离我们八百多年的秦人都能去上工,那我们后面的人会不会也有机会过去上工?”
“那我们岂不是就可以预知未来?”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缓缓点头:“不错,若是能知晓未来之事,我大唐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杜如晦抚须笑道:“陛下英明。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尉迟将军和秦将军在松阳县站稳脚跟,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李世民点头称是,随即对尉迟敬德和秦叔宝说道:“你二人务必用心上值,不仅要完成姜县令交代的任务,还要多留意松阳县的动向,尤其是那些来自不同朝代的人,或许还能与秦朝黑夫透露一点历史,打好关系。”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又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爱卿,此事关系重大,务必保密。同时,你们也要多想想,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为我大唐谋取更大的利益。”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齐声应道:“臣等明白。”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好了,今日就到这里。你们都下去吧,好好想想接下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