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六年,正月初,二郎滩头。
寅时一刻,鸦青色帷幕中新月朦胧。
暮色渐褪,河面浅抹薄雾一层,色若老鸹羽翅,枝桠清冷处隐约立寒鸦一只,待天色微明,“噗嗤”一声振翅飞去,拉开一片清明天色。彼岸船工一声吆喝:“开船喽——”敲响码头一天的繁忙。
犍为郡地处南蜀,丘陵重叠,盐业发达,酒肆林立。郡内有鳛水,发于滇国,流经益州郡、牂牁郡、犍为郡,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但每遭雨涨,流卷泥沙,水色浑赤。
二郎滩位于鳛水中段,山色青葱,竹林茂密,蜿蜒曲折的河水绕滩而过,合抱一座天宝峰。这峰山势陡峭,矗立河畔,阳面一侧似断壁切开,于崖底平铺出一片青滩,滩上炊烟袅袅,阁楼林立,街馆楼肆,酒旗飘扬,滩头货运繁忙,船工号声此起彼伏。
天宝峰山顶密林间卧有一处酿酒庄园。这庄园依山而建,梯台蜿蜒而上,内藏酒酿各大区域:酿造区、储藏区、千里香露天陶坛酒库、装坛区、货运区,这便是二郎滩头最负盛名的“舒氏酒坊”。园内储藏区是两处二十余亩的天然溶洞:天宝洞藏、地宝洞藏,是舒氏酒坊的天然储藏室。溶洞里常年恒温宜人,舒氏祖训:所酿佳酿须储藏至少三年以上方能出溶洞,储藏时间宜长不宜短,时间越长醇香越厚。
建元六年,汉武帝钦定犍为郡二郎滩“枸酱”为贡酒,命每岁初上贡至长安少府。
舒氏酒业承继祖传密酿,家业甚大,酒肆兴盛发达北至都城长安,西出河西异域。
滩头地灵人杰,豪侠吸鲸,雅士流觞。蜀人好酒,初生、满月、学成、升迁、婚嫁、聚会,到祭祀、丧仪、节日等,可谓无酒不成席。
舒氏酒坊每日寅时准时出窖,园区亦开启一日繁忙。
“开窖——”掌窖人高喝一声,这喝声绵延悠长,穿过密林,拂过河面,浩荡东去。
蜀地正月开春后,水暖鸭欢,风不刺骨。
藤黄时分,滩头泊有一艘帆上印着“舒氏”字样的褐色运船,甲板上立一身着扁青流云纹直裾双鬟髻姑娘,伶俐清秀,正吩咐一旁小厮:“你回府禀告老爷,小姐已登船,行李货物一应物品皆已装船,只一样,不愿同川家公子同行,便早两个时辰启程,望老爷勿念,待到了京城再飞鸽传书平安。”
这姑娘名唤箓竹,是舒府嫡女舒醴贴身侍女,机灵巧言,办事麻利,深得舒醴心意:“且慢,你先晚上半个时辰再回府禀报。”
舒氏有嫡女,名唤舒醴,其父舒暮云老来得女,独宠。
舒醴少时师承蜀南名师,习琴棋绘书画,可这舒醴独喜下棋及女红,又酿得一手好酒,幼承家业,善经营。
元朔六年,舒醴年芳十五,因舒暮云需西出异域巡查酒行营生,一来怕耽误贡酒北上,二来思量让舒醴早日入京学着打点长安多家酒行,遂将今年北上贡酒一事交由舒醴承办,家中事宜一应交于舒母。
待小厮下船,穿过滩头消失在人群,箓竹方折身回船楼内。
“小姐,”箓竹轻掀珠帘,舒醴正椅坐船窗,凝神远眺,听见箓竹回来,急急吩咐:“箓儿,快快开船,莫要让川家人撵上!”
箓竹不紧不慢,掩嘴一笑:“小姐紧赶慢赶,倒是怕了川家少爷不成?”
“你再胡说,我便将你留下守家去!”舒醴清眉嗔怒,作势要去撕箓竹的嘴,箓竹忙摇手作罢:“不敢了不敢了,箓儿再也不敢了。”笑着躲出里间,寻那船工开船去。
舒氏与符阳盐商川氏为世交之好,川氏有独子川朗,两家有意联姻。此次北上,恰逢川氏运盐南下,舒父修书一封托川朗护送小女舒醴北上。
话说小厮回来禀了传话,舒暮云甚有怒意却也奈何不得,上贡运船已在半个时辰前离岸前往江州。
过川东,取褒斜栈道入关,这是舒氏酒业每年贡酒运船的必经之道。蜀道难行,从犍为郡入关中多为山路,且川南多雨,路途遥远,快则二十多日,慢则一月。说舒父是恼怒舒醴撇下川家公子独行,不如说是他忧心爱女此行安危。
“公子,”南山骑马背着包袱,神色匆忙从滩边码头奔来:“公子……听闻舒家运船已于半个时辰前离岸!这可如何是好?”
“不急,”川朗微启嘴角,并不惊讶:“她若是等了我,才不是舒醴。”言毕,他紧勒缰绳一夹马肚,头也不抬地调转马头:“取道平夷!”
心中暗道:果然同幼时一般行事决绝。
南山紧随其后。既是舒家伯父委托照看,川朗必不会马虎,自收到舒父书信,川朗连夜从茅台村骑行至此,已比预计早到一个半时辰,还是叫舒醴扔下。
川氏盐运取仁岸盐道,此趟盐运已于两日前完成,川朗自接到书信便吩咐下人护船返回符阳,只带一小厮赶往二郎滩镇。二郎滩相距平夷不远,取小道快马加鞭只需两个时辰,算上舒氏运船泊岸时间,必能赶上。南山见公子一言不发策马赶路,脚程已比来时还快,也迎头赶上,他深知公子看重舒家小姐。
巳时两刻,川朗负手立于平夷码头。远远望见舒氏运船沿河而下,川朗松了眉头。
南山将马匹交由川氏盐运平夷站护从,背好行李从旁而立。
碇石下水,未及船稳川朗便跃身上了甲板。
“何人!?”乌木声色俱厉喝道。
舒氏运船素有护从,舒父此次又增派了两倍人手,为的就是能护女周全,带队的是舒氏护卫领队乌木,是个拳脚了得的小伙,舒父特意安排了他跟随舒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