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不行不行;到底还是叫他在那种处理公务的地方得逞了。
这次还非要绑了她的双手,到底是什么恶趣味?
隔三差五,玉离笙便被太子传唤,回来时,太子妃也总是精神不济。
青婉听段季斋的话,没有再去找他。不久,他便担任尚书令,国家大事,与太子共同商量。
而太子妃,也私下去瞧了五皇子几次,劝他饮食,劝他不要弄那些巫蛊;段季旻只有在她来了之后,才多少肯吃些东西。
闲聊的时候,太子妃也将朝中的事情说给他听。
只是,太子要是发现她去了永安宫,哪怕只是在永安宫门前经过,也会被太子狠狠“罚”一顿。
日子,便这样别别扭扭地过着,一直到四五月份,天气转热。
太子收到南境杨宽的书信,说是云水族与中原交界处,突然多了一些小小的集市。
云水族若没有灭国,那便是物产最为丰富的国家,自打灭族之后,也还有不少好东西陆续流入中原,只是不成气候。
如今两国战火已熄,太子与云水族公主又成了婚。或许两国人民觉得,自此可以相安无事,和平相处;于是这临时的集市也就兴盛了起来。
段书斐阅后,只是淡然一笑,便将书信烧了。
比起段季斋自《半亩喜事》的第十二回里看出谜底来之后,笑得淡然多了。
他写了一封问候的书信过去。毕竟,杨大人在军事上,比他懂得多了,也不需要他指点什么。
前朝一切理顺,前景一片大好。就连五皇子,也肯在没有太子妃软语相劝的时候,好好吃东西了。
太子心情一好,大家就渐渐产生一种感觉:五皇子毕竟没有被囚禁在七王宅,说明太子也只是吓唬吓唬他,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了,毕竟,太子完全不讲孝悌之义;就算再能干,再爱民如子,也是一大污点,也不利于一些政令的施行。
除非……他想造反差不多。
天气渐渐热了,午时,整个昌华殿在暑气中一片寂静。
太子妃到底还是摸索到盛锦门这儿。
这阳气最重之时,该不会招惹上什么脏东西吧。
太好了!盛锦门竟然无人把守,她可以先踩个点,找机会爬出宫墙去。
前脚刚踏进门,还没来得及缩回来,就被一个人搂抱在怀里:“太子妃这是要去哪里?”
又是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
“我在树荫下散步消食,不知不觉走到这儿来了……这时哪里啊?怎么看着有些眼熟?”
段书斐一只手撑在墙上,另一只手虽然随意地垂着,其实起到了防范她趁他不注意逃跑的作用。
“太子妃记性这么差的……怎么才能叫你记住我的话呢?”
玉离笙心叫“不好”,嘴上却陪着笑道:“殿下……你说的话我一定都记住!但是我生来记性不好,这也怪不得咱不是?”
“记不住啊……那好办,你跟我来。”
太子拉着太子妃便朝昌华殿太子妃的卧室走去。
青婉正在找太子妃,刚要推门,便见到太子一手抓着太子妃,一脚便踢开了大门!
太子妃那叫一个欲哭无泪。
太子一进去便关上了大门。
这是太子第一次在昌华殿生太子妃的气。
青婉爱莫能助。
“我说,你写!一遍记不住,便写无遍,十遍!”
原来这次是罚抄。
青婉摇头叹气地走了。
太子看了看窗外,略一沉吟便对执笔等候的太子妃道:“第一,每隔一天,便要穿水绿色的襦裙,在昌华殿不许穿交领的衣服。”
玉离笙于穿着上并不讲究,提笔写下:“依你。”
“第二,不许再偷跑去永安宫,劝那个家伙吃饭。”
玉离笙吐了吐舌头,也依言写下了。
“第三,在行宫,太子妃需要主动一次……”
这句话说到最后,声音已经弱不可闻,几乎是咬着玉离笙的耳朵说的。
玉离笙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心想,这写下来怎么见人?
太子看出她的顾虑:“你只管写,我保证不会有人敢看这东西。”
玉离笙哼哼唧唧,太子从她身后握着她执笔的手:“要我帮你?”
“不……不用,我自己来。”
玉离笙可不敢在这么危险的距离里拂太子的意。
“第三,要是去枫山行宫,阿狸须得像之前在行宫里一样……”
玉离笙一把捂住太子的嘴:“不行!”
太子任由他捂着,非常无辜地看着她。
玉离笙被他看得莫名,终于放下手来,太子将没说完的话说完:“……给我做点心吃。”
玉离笙愣了一下,太子又问道:“阿狸在想什么呢?干嘛不让我说。”
“没想什么!”
这个坏蛋!
太子后面四五六七八九……,说了一大串“需要”玉离笙记住的内容。
写到后来,玉离笙先是害羞,后来尽管太子离他尚有一些距离,明明都没触碰到她,却仍是身子发软,面孔绯红。
太子如今没那么冲动了,不知道他哪里学来那么多的花样,如今喜欢慢慢折磨玉离笙,变着法子叫她忍无可忍。
然后主动来求他。
太子终于说完了,一张宣纸,写得密密麻麻。
太子将宣纸提起来,吹了吹上面的墨迹:“你说,今天该叫你记住哪一条呢?”